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6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1281篇
测绘学   745篇
大气科学   883篇
地球物理   892篇
地质学   2035篇
海洋学   781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437篇
自然地理   48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CNES???????????????????λ???????д?????????????????о????????????????????????????????????????????????CNES??????????????????SuomiNet????????????????IGS??????????????????????????????????????????????????к???????  相似文献   
972.
本文利用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卫星重力资料研究了亚马逊流域2002-2010年的陆地水变化,并与水文模式和降雨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年际尺度上,GRACE结果表明:2002-2003年和2005年,亚马逊流域发生明显的干旱现象;2007年至2009年,陆地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在2009年6月变化值达到最大,为772±181 km3;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陆地水总量又急剧减少了1139±262 km3,这相当于全球海平面上升3.2±0.7 mm所需的水量.水文模式得到的亚马逊流域陆地水在2010年也表现出明显的减少.降雨资料与GRACE观测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在2005年和2010年的干旱期,亚马逊流域的降雨显著减少,说明降雨是亚马逊流域陆地水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本文采用的尺度因子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GRACE后处理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3.
We have developed a straightforward and ray based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both the maximum offset and reflection imaging radius for multi‐layered velocity models, which can be used for a 2D/3D VSP survey design. Through numerical example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a high‐velocity layer above a target zon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maximum offset and reflection imaging radius. Our numerical examples also show that including in a migration VSP data acquired beyond a recommended maximum offset, radically degrades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VSP image. In addition,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straight‐line based approximation that often produces an incorrect large reflection imaging radius, our methodology predicts the VSP imaging radius with more accuracy than does the conventional approximation.  相似文献   
974.
处理、分析近年来山西夏县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数据发现,该台地电场正常日变化形态呈现"双峰双谷"特征;存在"单谷单峰"的年变化特征;对地磁暴反应明显;对山西地震带距台站300 km范围内发生的较强地震,震前存在较为明显的异常信息。该研究为正确分析、运用夏县台大地电场观测数据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75.
采用小波阈值滤波、经验模态分解滤波和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小波阈值滤波3种方法,对磁通门磁力仪观测数据进行去噪,有效去除或抑制郫县地震台地磁数据的地电干扰.  相似文献   
976.
关于实心钢管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而空心钢管混凝土的耐火实验目前还非常少见。针对这一不足,对空心钢管混凝土进行了耐火实验研究,其中考虑了不同的空心率,并对中空注水对构件耐火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荷栽比下,构件的耐火时间随空心率先增大后减小。当空心率较小时,中空注水对构件耐火时间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当空心率较大时,注水对耐火时间的提高才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77.
围压对低渗砂岩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岩石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的取值至今仍没有一致的认识,影响取值的因素较为复杂.为了探索围压对低渗砂岩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的影响,实验上采用较大的围压范围(10MPa~50MPa),选取两块低渗致密砂岩岩样,进行渗透率测试,并利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不同围压组合下的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值,获取了该系数随围压的变化趋势.实验中,两块岩样的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但各自的减小趋势略有不同.利用Bernabé和Berryman提出的模型,理论上解释了围压对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的影响,并得到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的下限值为岩样孔隙度.尽管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不是一个常数,但可以表示为压差的函数,进而起到简化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8.
基于相似变换的CT图像缺陷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CT图像中的缺陷进行简单有效定位,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变换的缺陷定位新方法。在提出并证明相似变换性质的基础上用该法对验证CT图像进行缺陷定位,从定位结果的分析得出基于相似变换缺陷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不同模板定位结果的比较得出人为构建模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9.
综合运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潍北凹陷古近系孔一段的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孔店组一段可以划分为3个亚段、11个砂层组。在西部鄌郚—葛沟断裂和东部昌邑—大店断裂控制下,地层东西向发育稳定,仅在北部洼陷带地层显著加厚;在北部古城—潍河口断层控制下,地层向南部超覆,地层由北向南变薄。潍北凹陷孔店组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南部斜坡带发育小范围三角洲相。孔一下亚段,物源供给充足,北部洼陷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发育大规模的扇三角洲相;孔一中亚段,湖盆水体变浅,物源供给减少,北部洼陷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继承性发育扇三角洲相,但分布范围变小;孔一上亚段,湖盆水体最浅,物源供给少,全区发育滨浅湖亚相,仅在央斜4井区和昌11井区发育小范围的扇三角洲相沉积。  相似文献   
980.
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崇明北侧岸滩的自然淤涨和人工圈围,北支河道显著束窄,"喇叭口"顶点位置下移。在新的地形及流域来水来沙变异背景下,作为长江河口的分支强潮汊道,其悬沙运动与输移特点值得探讨。根据2010年4月小潮至大潮连续8 d的半个半月潮水沙观测,结合多年不同河段水沙观测数据得到的含沙量过程曲线显示:整个河道潮流强、含沙量高,含沙量过程曲线呈 "单峰-双峰-单峰"的变化特点;河道悬沙的输移以平流输移和"潮泵输移"为主,以"喇叭口"顶点为界,上游段河道平流输移占主导地位,"潮泵输移"次之;下游段"潮泵输移"占主导,平流输移次之。净输沙总量呈:上段河道向海,下段河道向陆,在"喇叭口"顶点附近存在一个泥沙汇聚的最大浑浊带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