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591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439篇
地质学   1157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晋北后所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所金矿是产在五台群变质岩中的金矿床,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化类型本文论述了后所金矿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物馀本学特征,探讨了金矿的物质来源和金矿成因,指出了金矿的演化和最后定位于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62.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菱形块体的地壳运动主要以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红河、澜沧江、龙门山等深大断裂的强烈构造活动为特征,新生代以来受青藏高原物质向东侧流动及阿萨姆顶点楔入的作用,使该地区构造活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是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的有利地区之一.但由于形变观测资料时空分布的制约,以前很多学者对川滇地区活动断裂的GPS形变研究主要以大尺度为主,主要反映川滇块体的整体运动特征,而对于利用GPS研究各个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边界带的活动构造的作用缺少深入的分析,本文正是基于1998~2002年间该地区200多GPS点位的三期GPS复测资料(网络工程和973项目),将川滇地区分为9个次级活动块体,计算了各个活动块体的欧拉旋转矢量和主要活动断裂的运动速度,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应变场特征和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运动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3.
根据Ms≥6.0大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有地震带和地震区之分.中国境内既有纵贯南北缘经度分布并把我国地震活动分隔成东西两部分的南北地震带,也有横穿北纬40左右呈东西向分布的阴山、燕山地震带,以及呈片状展布的东北深震区等.  相似文献   
64.
Aerosol optical parameters, polarized phase function and single-scattering albdeo, have been retrieved from ground-based sun photometer measurements in Beijing 2003. The measured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varies from 0.12 to 0.77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39. The measured Ångström coefficient ranges from 0.75 to 1.47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21. The retrieved single-scattering albedo at 870 nm is within the 0.76–0.94 range and the average value is 0.85, suggests there are considerable aerosol absorptions in Beijing. The maximum value of retrieved polarized phase function at 870 nm ranges from 0.068 to 0.225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16, and it illustrates good correlations with the Ångström coefficient, i.e. the relative size of aerosol particles. Analyses of measure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e polarized phase function is sensitive to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and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especially the imaginary part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which denotes aerosol light absorbing effec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larized phase func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unique aerosol optical parameter and is able to improve the retrieval of aerosol phys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65.
辽宁红透山铜-锌块状硫化物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变质程度达高级角闪岩相。野外和显微镜研究表明,矿石在进变质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机械再活化和重结晶,但各种进变质结构大部分已被变质峰期的全面重结晶所清除,目前保存着的结构主要是变质峰期和退变质过程的产物。退变质过程以黄铁矿变斑晶生长、矿石糜棱岩的形成、二次退火和化学再活化为特征。矿床中高度富集铜和金的矿石是韧性剪切形成的矿石糜棱岩受退变质流体叠加而成。磁黄铁矿主要是同生沉积后重结晶的产物,另有一部分由退变质热液形成,而黄铁矿变斑晶则有沉积一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热液叠加多种成因。世界各地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各有三种成因类型。磁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同生沉积黄铁矿变质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黄铁矿的类型有:同生沉积-变质重结晶、磁黄铁矿退变质脱硫和退变质热液充填或交代。红透山矿区的退变质流体具有从早到晚氧逸度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红砂岩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俊 《岩土力学》2004,25(6):981-983
充分利用边坡失稳前自身抗滑能力进行高陡边坡治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主动性公路边坡治理的思路。分别利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数值法,综合考虑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对红砂岩高陡边坡进行了全面的稳定性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铁路缓和曲线设置的目的、作用、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阐述了等间隔放样缓和曲线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等间隔放样缓和曲线放样要素采集的基本方法,叙述了缓和曲线等间隔放样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68.
1. IntroductionAs well known, Kuroshio is a famous and strongwest boundary current in the North Pacific. It trans-fers enormous energy from the low latitudes to themid-high latitudes and releases huge heat flux to theatmosphere above (Hsiung, 1985). The variation ofKuroshio exerts great influence on weather and cli-mate in East Asian.During 1950-60s, Lü (1950, 1964) found that thewestern North Pacific SSTA had a close relation with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In the 1970s, evidencesshowed…  相似文献   
69.
通过样方法及植被调查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不同方向对工程破坏后的沙地植被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上,由于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其恢复的程度也不同。植被恢复状况可明显的分3个阶段:定居前期(1~6a)主要以多年生羽叶三芒草和小半灌木绢蒿为主;中期(7~11a)主要以多年生小半灌木青杆沙蒿为主;后期(12~16a)主要生长着多年生麻黄及草本沙苔,地表出现大面积的生物结皮。在横向上,将恢复后期的植被与原始植被进行比较。通过对植被发育不同阶段过程中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及生活型的变化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不同阶段,各物种的重要值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到后期均增大。  相似文献   
70.
次仁央宗  柯宗建  陈丽娟  尼玛吉 《气象》2016,42(11):1342-1350
利用西藏地区1980-2013年夏季降水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藏地区夏季降水主模态季节内变化特征,尤其是盛夏7和8月降水异常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结果表明:西藏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6和7月降水主模态的时间系数变化具有较好的持续性,而7和8月降水主模态的时间系数的相关关系明显减弱。西藏地区7和8月降水偏多年,西藏地区上游低层纬向风场均呈西风异常,但是水汽来源有差异;同时欧亚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环流存在显著差异。西藏7月降水与南亚高压强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南亚高压偏强/弱时,降水偏少/多。西藏8月降水与南亚高压的位置关系更密切,南亚高压偏南/北,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