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LakeTaihuisalargeshallowlakeinChina,whichpalysanimportantroleinwater-quantityregulation,watersupply,cultivationetc.Withrapiddevelopmentofagricultureandindustryinthearea,alargenumberofpollutantshavebeendischargedintothelake,leadingtoanincreaseinnutrients…  相似文献   
52.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53.
田建明  徐徐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2004,26(4):432-439
通过对江苏地区及南黄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特点分析,将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分为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并对地震类型的统计结果、地理分布特征及构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① 江苏及南黄海地区绝大多数中强以上历史地震类型为相对安全类,仅有13.8%的中强以上历史地震为相对危险类;② 江苏陆地、长江口以东海域和南黄海北部坳陷地区以相对安全类地震为主,苏中沿海南黄海海域地震类型分布较为复杂,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地震类型比例基本相当;③ 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统计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实况非常吻合,反映本区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江苏省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与大吉山钨矿有关的早阶段花岗岩体 ,时代为燕山早期。但实际上大吉山地区各阶段花岗岩体之间的时空关系并不清楚 ,前人的某些年龄数据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 U - Pb化学法 ,对五里亭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 ,获得 2 38.4± 1Ma的岩体侵位年龄 ,这个年龄属印支期。本文还结合某些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与相邻岩体的对比 ,认为五里亭花岗岩确应归属于印支期 ,因此 ,五里亭岩体与大吉山钨矿没有成因上的直接联系。五里亭花岗岩侵位年龄的厘定和该地区更多印支期花岗岩的不断发现 ,表明印支运动在华南的影响超出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对华南印支运动和印支期花岗岩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 7个大尺度区域 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 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 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 0.12 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 mm/a)的一半。南、北半球 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 6~ 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 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 6~ 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56.
一次龙卷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8日发生在安徽省无为县境内的一次龙卷过程。此次龙卷产生于低空急流左侧,动力、热力条件均为较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发现,龙卷起源于中高层向低层发展的中-γ尺度气旋中。闪电定位资料分析表明,龙卷发生前10min闪电活动开始频繁。龙卷出现后负地闪明显加大,且龙卷闪电存在于雷暴的发展后期、成熟和消亡阶段。此次龙卷的一些基本特征与通常结论有所不同,(1)雷达反射率因子小于通常结论;(2)龙卷风暴发展高度不是很高,回波顶高仅6~9km,类似于普通雷暴;(3)闪电活动中以负地闪为主,正地闪较少,并未出现正地闪一度占主导地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57.
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空间离散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自然界中孔隙水文地质层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与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空间离散实现的技术路线,提出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不规则六面体元的三维空间离散方法.该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规则六面体元中水文地质层类型的一元性,而且可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的自动提取功能,快速提取各个计算结点上空间位置坐标与各类计算参数,大大缩短水文地质模型空间离散与相关数据文件组织所需的时间,提高地下水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海岸带临港工业、海运物流与全球化大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世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岸带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依托海港建设、大型船舶运输发展起来的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资源贫乏的日本快速发展成发达国家;深圳赤湾临港工业区成为中国高效益工业的典范。本文着重讨论了海岸带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对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21世纪应大力开发利用海岸带港湾资源、重点建设全球化大生产的大进大出的基地,建立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岸带产业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9.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How to recognize and determin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especially its four-dimensional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is a subject that geological communities have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and studied.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trong underthrnsting (subduction) of the underlying block along an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and continuous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of the overlying block along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 the occurrence of a basin-range tectonic framework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duction zone and the flexure and disruption of the Moho.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modeling, the authors discuss in detail the couplings between various amounts and rates of displacement caused by basin subsidence, mountain uplift and Moho updoming and downflexure during obduction (thrusting propagation) and subduction and the migration pattern of basin centers. They are probably indications or criteria for judgment or determination of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相似文献   
60.
1 Introductio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located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has a unique landscape containing 144 lakes (72 of which are still watery) with a total water area of about 23 km2, and the world’s highest stationary sand dunes with a height between 200 m and 500 m.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water recharge of the desert in the past decade. Investigations on the resources of water system there have been performed continuously since the early 1990s, which lead to 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