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卷积来定义一个连续信号的二进小波变换。在考虑小波函数的相位特征基础上给出了其重现公式。另外,本文论述了这种小波变换定义能直接用于信号特征的检测,并给出了可用于信号奇异性分析的小波函数和尺度函数。  相似文献   
642.
根据已建立的坚固体孕震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和对比研究,得出坚固体模型应用能密度相对均匀分层模型的增量变化图象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孕震模型在外荷载作用下,软弱体部位的应变能水平总体高于坚固体的,断层部位的应变能密度也比较低,随着外荷载的增大,软弱体首先发生屈服变形和“能量饱和”应变能密度增加速度减小,坚固体出同服变形和“能量饱和”的现象较弱体晚,加载后期其能量积累速度比软弱体的快,断层部位应变能  相似文献   
643.
本文针对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及介质特性,建立了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坚固体孕震模型,对具有前兆观测意义的地表垂直位移场和近地表平均正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通过与均匀分层模型结果的,是出了地表垂直位移和近地表平均正应力的分布及其动态时空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坚固体和下地壳隐伏断层的存在均可形成地表位移场和近地表应力场的异常。该异常随外荷载的增大呈加速增强趋势,因而具有很重要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644.
鞍山岩溶地面塌陷环境地质质量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健  佴磊  刘斌 《中国岩溶》1999,18(1):1-10
以鞍山地区为例,阐述了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AHP- FUZZY)在鞍山岩溶地面塌陷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评判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升降情况、断裂密度、粘土含砾层厚度及基岩富水性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根据874个单元的评判结果,将鞍山岩溶塌陷环境地质质量划分为极差、较差、中等、优良等5个区,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45.
软弱层带夹泥物理力学特征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软弱层带夹泥物理力学参数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基础。研究表明,在天然围压条件下,软弱层带夹泥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所承受的围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本文提出应用土工压缩定律及重力压密机制在室内对夹泥的物理力学特征进行仿真研究,并对仿真效果进行了评价。这为软弱层带夹泥物理力学参数的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6.
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作者的野外现场调查表明,滑坡堵江成坝形成堰塞湖在山区一带广泛发育.研究发现堵江滑坡作坝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坝体的渗透变形、稳定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和砂土液化问题.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堵江滑坡坝进行实例分析,对开发利用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蕴藏的丰富水能资源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47.
The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 (FPS) isolator is commonly used as a base isolation system in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a new tunable FPS (TFPS) isolator 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to act as a semi‐active control system by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FPS and semi‐active control concep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the proposed TFPS isolator.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both suggesting that the friction force of the TFPS isolator can be tuned to achieve seismic isolation of the structure.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base‐isolated structure equipped with the proposed TFPS isolator and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In the analyses, the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trol the friction force of the proposed TFPS, and 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FPS in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s seismic respons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FPS can reduc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isolation layer without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floor acceleration and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of the superstructure, confirming that the TFP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 base‐isolated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相似文献   
648.
砂卵(砾)石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是河谷地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重要参数,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商洛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砂卵石的动三轴试验结果,结合其他砂卵(砾)石动三轴试验结果,分组统计得到了稍密、中密、密实砂卵(砾)动三轴试验的推荐结果。建立了典型场地模型,研究了其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不确定性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平均值±1倍标准差的不确定性对砂卵石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较小,说明了分组及统计结果的合理性;不同概率水平下,动剪模量比、阻尼比的变化导致高频部分反应谱有明显差异,0.04-0.1s的反应谱变化范围在20%左右,但对大于1.0s的长周期反应谱影响很小。针对砂卵(砾)石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研究对提高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9.
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为科学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成效评估提供实现路径.本文选取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工程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典型流域——平江流域,基于1975-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流量、含沙量数据,综合应用预置白M-K检验法、Theil-Sen趋势度估计法、Pettitt检验法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开展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揭示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5-2014年平江年输沙量、汛期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均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2.38×104、1.75×104和0.44×104t/a,汛期输沙量在流域开始实施系统水土流失治理时即发生突变,而年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在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方开始突变;(2)流域长期水土保持显著减少平江输沙,但对径流无显著影响,重点治理期、治理后期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均在94.0%以上,且生态保护工程对汛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较非汛期的更为突出;(3)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长期生态保护工程导致平江全年、汛期、非汛期输沙量分别减少59.3%、60.7%和55.7%;(4)在剔除大型水利工程(尤其是大中型水库)建设影响后,南方红壤区可以基于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方红壤区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评价提供参考,并有望为区域系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0.
土壤胞外酶参与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能够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动态.然而,目前湿地生态系统中催化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关键过程的土壤胞外酶的活性和化学计量比随高程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鄱阳湖苔草洲滩湿地6个不同高程样带的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7种水解酶的活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