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0篇
  免费   1630篇
  国内免费   2492篇
测绘学   1022篇
大气科学   1246篇
地球物理   1630篇
地质学   4636篇
海洋学   1209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620篇
自然地理   96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火试金法测定铜精矿中金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火试金法测定铜精矿中金含量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铜精矿样品称量、铜精矿样品的不均匀性和配料处理,以及金粒称量等因素对金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得出火试金法测量铜精矿中金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2.
软玉子料的形状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平  李凌丽 《岩矿测试》2008,27(5):395-396
通过对软玉子料形状总结,发现子料多呈扁平状,其长宽比较小,磨圆好的子料形状可分为11类。这些特征可用于子料鉴别与特殊材料制作。  相似文献   
13.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根据对驱龙矿区各类岩石破裂裂隙的野外实测数据,结合矿区已有钻孔品位资料,分别绘制了矿区地表破裂裂隙等值线图、走向投影图及梅花图、钻孔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Cu、Mo品位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石中破裂裂隙相当发育,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多个高值中心,空间上破裂裂隙呈放射状产出;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显示Cu、Mo矿化较强、较均匀,矿化呈面状,为典型的由单一斑岩体侵位造成的中心式矿化特征.据破裂裂隙和Cu、Mo矿化空间分布,可确定驱龙矿区岩浆中心和矿化中心均位于钻孔405、1205、801、809所围成的矩形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1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沉积盆地有机质自由基热演化特征及其作为古温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温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本文针对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作为沉积盆地古温标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自然演化系列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的热演化特征;根据自然演化系列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数据,对热模拟实验下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值进行校正,由校正后的数据初步建立了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浓度(Ng)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16.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soil conta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was carried out surrounding Huludao zinc smelter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heavy metals and their chemical speci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heavy metal speciations and soil pH values in corresponding sites were also analyzed. In general, Cd, Zn, Pb, Cu and As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contamination in the area near the smelter, comparied with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Soils in China.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showed the degree of contamination: Cd > Zn > Pb > Cu > As. There was no obvious pollution of Cr and Ni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spe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fraction of Cd and Zn was the acid soluble fraction, and the second was the residual fraction. Pb wa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dual fraction, which constituted more than 50% of total concentration in all samples. Cu in residual fraction accounted for a high percentage (40–80%) of total concentr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Cu in the oxidizable fra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metal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b and Zn was obviously affected by soil pH. It seemed that Pb and Zn content in acid solution frac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pH values, while Cd content in acid soluble fraction accounted for more proportion in neutral and alkaline groups than acidic one. The frac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u in three pH groups were very similar and independent of soil pH values. And the residual fraction of Cu took a predominant part (50%) of the total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MC-ICPMS对水样中硼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mberlite IRA-743硼特效树脂进行水溶液中硼的分离,对洗脱液温度、体积以及树脂动态交换容量等进行了实验.它的动态交换容量为4.2 mg/g,在室温条件下,用5 mL 2%HNO3可定量从树脂柱上洗脱被吸附的硼.采用Neptune型MC-ICPMS进行硼同位素组成的测定,1 μg/g浓度的硼标准溶液获得放大的信号强度约为0.7V,硼的化学分离过程有效避免了质量歧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MC-ICPMS对硼存在严重的记忆效应,通过采用5%HNO3-(1%HNO3 0.1%HF)-H2O-20%NH3H2O-H2O的交替清洗方法,可在约1 h内消除硼的记忆效应.在最佳仪器条件下,对含有250 ng硼的水样,可以快速测定硼的同位素组成,占δ11B测定的绝对偏差为0.4‰-0.5‰(SD).  相似文献   
19.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发育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及数据统计等工作,对研究区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不同类型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主要为内潮汐沉积作用和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次为深水原地沉积作用形成的渐变式混合沉积,但是不同成因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混合沉积类型往往叠加在一起,形成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渐变式混合沉积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混合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发育内波、内潮汐混合沉积微相、深水原地混合沉积微相和远源浊流混合沉积微相等类型;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剖析了混合沉积的沉积机理;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杷榔组三段的混合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0.
红山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型规模的矽卡岩矿床.通常,矽卡岩体就是铜矿体或铜矿化体,主要呈似层状、层状、脉状及透镜体状产于大理岩与角岩接触带或局部在角岩中,未见其与侵入岩直接接触.通过对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石榴石、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等典型矿物以及大理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的最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的δ18OSHOW范围为6.2~8.3‰,反映了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隐伏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根据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组成(5.5~7.1‰)所计算的磁铁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SHOW为13.1~14.7‰(400℃)或12.5~14.1‰(500℃),暗示有富集δ18O的CO2溶入到成矿流体中.硫化物的δ18SCDT范围4.45~6.20‰,说明矿床具有高度均一的硫源,并且在硫化物的结晶沉淀过程中,流体中硫同位素分馏很弱.由此推测主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18S∑S为5.6±0.6‰.矿床中的大理岩的δ13CPDB为2.0~2.2‰,δ18OSMOW为24.0~24.8‰,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而成.成矿晚期阶段形成的方解石脉的δ13C范围是-2.4~1.7‰,δ18OSMOW范围是16.3~22.4%o,表明其C和O主要来源于大理岩.总之,我们推测红山矽卡岩很可能主要是由中酸性岩浆浅成侵位时局部同化碳酸盐围岩所形成的一种富含钙质成分的次生岩浆就位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构造薄弱带冷凝固结而成,矽卡岩型矿化与深部斑岩型矿化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