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盐田卤水自动监测系统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盐田卤水自动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组织结构、功能和用途。该软件采用WINDOWS95的多线程技术,实现对盐田监测参数(温度、密度、钾含量等)的全天24小时监测,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某些时间的监测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辽宁太子河流域新发现的晚元古宙青白口系南芬组震积岩的层序。该层序为原地系统震积岩,由液化泥晶脉、震褶岩、震塌岩及地裂缝等组成。这是目前在我国所发现的最低层位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事件记录。  相似文献   
53.
中国是一个山地占2/3的国度.山地因其垂直高差产生了自然与人文现象随高差变化梯变的高梯度效应,森林及其生物质能也呈现出梯变现象.以滇西北梅里雪山极高山地为实证点,尝试综合应用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地理信息技术、生物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山地森林生物质能资源高梯度效应研究模式,有助于正确认识山地三维地貌体产生的高梯度效应,更好认识山地生物质能分布规律并加以合理利用,创建优良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新疆伊犁盆地塔勒德探井黄土-古土壤沉积物中常量、微量元素及其相关指标和参数的分析,讨论了西风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各元素的分异规律及其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勒德黄土-古土壤序列各层位中常量元素含量均表现出SiO2>Al2O3 >CaO> Fe2O3 >MgO> Na2O>K2O的变化特征;微量元素Rb,S...  相似文献   
55.
电动势法测定水盐体系的平均活度系数是进行热力学性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运用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式在更高的浓度和更广的温度范围内来预测水盐体系的溶解度和热力学性质[2,3].本文是对25℃时电动势法对LiCl─Li2SO4─H2O体系中LiCl的平均活度系数(γ±LiCl)测定[4]的继续和补充。  相似文献   
56.
张璟  邵军  周永恒  鲍庆中  王宏博 《地质通报》2016,35(8):1388-1399
得尔布干成矿带是中国东北地区中、俄、蒙毗邻区域一条重要的铜、钼、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控制产出大量多金属矿床。满洲里—陈巴尔虎旗一线集中产出铜钼矿,如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八大关铜钼矿、八八一铜钼矿。然而与相邻俄罗斯额尔古纳—上黑龙江—岗仁成矿带中的铜钼矿产出现状对比,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均相差甚远,显示仍存在较大找矿空间。在近年来大量野外地质工作及矿床实际考察基础上,阐述了八大关铜钼矿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LA-ICPMS锆石U-Pb及辉钼矿Re-Os年龄测试,确定八大关铜钼矿为形成于印支晚期(205.8±3.4Ma),受八大关短轴背斜及NE-SN向断裂控制的造山带斑岩型铜钼矿。与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对比,八大关矿区形成于燕山早期的花岗质斑岩体极有可能是新的铜钼赋矿体。  相似文献   
57.
文艺作品与地方和旅游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影响地方旅游形象生成的文艺作品有静态和动态两类,并兼具自在性与中立立场、地域指向性、可传播性及可读性。文艺作品促进地方旅游形象的构建是一个从地方走向大众的流程,构建机理主要体现在大众传媒的广泛性和印刷技术改进成为文艺作品传播的强势动力;经由文艺作品对旅游者赋予地方的意义与情感,潜在旅游者生成"他乡向往";文艺作品符号化了地方意象,促进了地方感的形成。整个地方旅游形象的生成是一个意象→地方形象→地方旅游形象的过程,其本质是旅游场域下文艺作品意象符号化的过程。在如火如荼刻意塑造地方旅游形象的背景之下,借力文艺作品是实现地方的深度宣介、特色凸显和旅游形象的生动打造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8.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是进一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县区河湖及水利工程体量巨大、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多样,该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河湖划界当前存在的难题,探讨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和实景三维展示等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解决该难题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旅游是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探究二者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从双向视角探究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协调互动关系。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市为研究案例,实证研究发现:1)2000—2017年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都呈现出阶段性增长态势,但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二者差异呈现出趋于同步——迅速扩大——缩小的发展态势;2)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耦合度除2000年(0.614)外,其他年份均在0.85以上,表明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作用强度较高。3)从协调度上看,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协调性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协调程度从重度失调(0.1707)发展到优质协调(0.9891)。以2005、2011和2015年为临界点划分为失调、逐步改善、优化提升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4)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演化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极高,但旅游因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作用(95.60%)高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力(90.37%),二者存在互馈耦合的一般特征且表现出明显的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支撑效应。建议从统筹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部门协同合作等两方面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0.
安徽西南宿松-枞阳断裂中段活动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西南的宿松-枞阳断裂有历史记载以来曾发生多次中、小地震。综合近年来在该地区进行的一些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积累的资料,利用宏观、微观构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配合断层物质测年等手段,对该断裂中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说明了近代中、小地震沿断裂发生的地质背景,并对断裂未来地震活动水平进行了初步预测,为弱震地区断裂活动习性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