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Heath  J.  Mills  Robert  J.  Martinez  Sandra  Story  Patricia  A.  Sobecky  周洋 《海洋地质》2007,(2):10-27
为了更好的了解微生物活动在墨西哥湾水合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贡献,我们对固态气水合物中的微生物,尤其在原位水合物环境下生理上比较活跃的微生物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首先从含沉积物水合物层(SEH)和水合物层内部(IH)提取RNA和DNA,然后对RNA和DNA源的16SrRNA克隆文库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从而确定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克隆分析所用的水合物样品是由水下载入深潜器上的Johnson Sea Link水合物取样器在墨西哥湾北部大陆坡一个有明显水合物活动特征的裸露的隆丘上获得的(水深:550m)。较早时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在SHE层中的新陈代谢能力要比在珊层中的新陈代谢能力强(B.N.Orcutt,A.Boetius,S.K.Lugo,I.R.Macdonald,V.A.Samarkin,and S.Joye,Chem.Geol.205:239—251)。RNA和DNA源的克隆文库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SHE层的克隆文库的多样性要比在珊层中的大。从微生物群落新陈代谢活动部分所获得的克隆大多数与推测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和厌氧氧化甲烷古菌密切相关。在RNA和DNA源的克隆文库中也发现一些先前未经人工隔离培养的新的细菌和古菌种群。本次研究是首次对赋存在墨西哥湾水合物丘的SHE层和珊层微生物群落新陈代谢活动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  相似文献   
32.
长江源区近44年气候变化的若干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长江源区5个气象站44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以及其中2个探空站500hPa露点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突变等情况。结果表明:近44年来长江源区气温普遍升高,冬季升温幅度较大,夏季增温趋势明显,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春季平均气温在降低,夏、秋季平均气温增高较趋缓,而冬季增温加剧的趋势十分明显;年、夏季降水量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幅较大,冬季增湿趋势明显;长江源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显现出波动回升的趋势,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长江源区气候在波动性变暖变干过程中,自1986年起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空中水汽输送加强。  相似文献   
33.
青海省对流层顶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利用青海省7个探空站1970~2001年高空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站各类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季节变化和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对流层顶的分布特征及其高度、温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类型对流层顶在各站的位置随着季节有明显的南北进退,因此,出现频率各异;两类对流层顶的高度不仅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极地类对流层顶高度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热带类对流层顶高度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最高对流层顶与低温相对应,最低对流层顶与高温相对应;热带类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几年来,平流层内臭氧减少,温度降低,对流层高度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34.
35.
德国鲁尔区工业地域变迁的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经济转型引起的失业,污染,停产,人口流失,社会形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鲁尔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产业政策,政府导向,财政补贴和发展工业旅游景观的措施,介绍了埃姆什工业改造样板的发展。通过对鲁尔工业区地域结构转型模式,探讨了这一模式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36.
西沙海槽浅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沙海槽HX132PC站位岩心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系统研究,结合该柱状样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地层研究,对比分析了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物物源及其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37.
北半球50hPa多年月平均经向剖面上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瞿章  陈芳 《高原气象》1989,8(4):345-350
我们根据1965年1月—1984年12月共20年平均的50hPa高度场资料作出的沿各经度的纬度-高度时间剖面图和逐月纬间高度梯度值表,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50hPa上从冬到夏的季变,北带(60—90°N)和南带(10—30°N)中最早的时间都在3—4月,这比中带(30—60°N)各经度上和北、南带其余各地区完成季变都要早一个月。 2、50hPa上从夏到冬的季变,北带最早,大多出现在7—月,少数出现在8—9月;中带全在8—9月完成季变,南带更晚些。显然北带早于中带,中带又早于南带。 3、北半球平流层50hPa的季变,从冬到夏是来自极地和赤道两个方向共同发动的,而自夏到冬,其发动方向仅来自极地。  相似文献   
38.
沟通无极限     
旅游洞荞闲 l弓l导消费增长知识订阅关爱海洋《中国海洋馆指南》画册 嘛俨尸洲砂一脚瓜~卿蜘姗叭绪呱\国内目前惟一介绍我国海洋水族馆展嫦‘、。尹邢’示内容的画册《中国海洋馆指南》,近期即将由海洋出版 社出版。 ((+国海洋馆指南》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海洋世界》杂志社及北京云海方圆海洋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策划主编。飞 该画册主旨为:弘扬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积极引导消费、增进业内合作。飞 画册不仅以大量生动引人的海洋生物图片展示我国海洋水族馆丰富的馆藏珍品,而’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海…  相似文献   
39.
对2006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陆坡和深水冷泉活动区获得的两个重力活塞岩心中微生物丰度变化和甲烷浓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直接计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冷泉微生物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但常见和占优势的是杆状、球状和链状。微生物丰度随不同站位和深度变化于106-105细胞个体/g之间。甲烷浓度高异常站位的微生物丰度大于甲烷浓度低的站位。在同一岩心中,微生物的丰度变化也和甲烷浓度变化相吻合,甲烷浓度高,微生物丰度大,反之亦然。该结果表明了冷泉微生物对沉积物中甲烷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40.
采用GC—MS技术测定了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柱样HD196A中的有机物,共检测出90多种烃类化合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支链烷烃、多环芳烃等化合物。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的形状、碳数范围、主峰位置以及CPI值和0EP值说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是大陆高等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源,并以陆源高等植物来源占优势。研究还表明,随着深度增加,柱样中重烃减少,而轻烃增加,奇偶优势指数趋近于1,长链烷烃和支链烷烃减少,芳烃的甲基化和甲基重排作用等,均显示出该区沉积物成熟度较高。同时结合该区已有的研究资料(烃类气体——甲烷、重烃组分分布,以及热释光、有机碳等),其高值异常区与本次研究站位相吻合,显示该海区具有烃渗漏来源,是海底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