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湛江近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潮汐模型,在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下,采用潮汐调和常数作为控制模拟精度的方法,模拟了洪江附近海域M2分潮的运动特征。模拟所得的潮汐调和常数同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根据模拟结果绘制的M2分潮的同潮图,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振幅和迟角的分布特征以及M2分潮的传播和发展规律。模拟得到的M2分潮分别在涨憩、落憩、涨急和落急几个典型时刻的流场,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潮流的分布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72.
本文根据影响湛江的典型热带气旋和风暴潮增水资料,系统地分析了热带气旋登陆地点、路径等要素和湛江港增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港发生的增水极值时间和增水形式因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和路径的不同而异。从动力学进一步分析也表明,湛江港的增水类型与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和路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最后还讨论共振现象对湛江港增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王慧青  沙月进  王庆  胡璇 《测绘科学》2010,35(6):126-128
城市建筑容积率是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容积率调查的方法应用范围广,但误差较大。本文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精准容积率调查,研究了基于数字地图的单张像片参数以及顾及空间固定条件的立体像对前方交会方法,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坐标获取。本文将普通数码相机和PDA相结合,辅助以GPS和全站仪等,实现了价格低廉、应用灵活快速的容积率调查集成系统,能够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存储。  相似文献   
74.
超大陆演化是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华北克拉通与不同地质历史时期超大陆汇聚与裂解的联系对反演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中段的原划分为辽河群地层中首次识别出一套早古生代沉积建造。这套沉积建造与华北克拉通以浅海相的碳酸盐岩为主的早古生代沉积并不一致,以发育大量的陆源碎屑沉积为特征。我们对2件细砂岩分别进行了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2件样品的最小年龄分别为~482Ma和~498Ma,反映了它们的最大沉积时代。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介于1600~500Ma,缺乏亲华北的物源信息,表明它们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华北之外。2件样品年龄谱中最重要的峰值出现在格林威尔期和泛非期,表明华北克拉通曾与罗迪尼亚超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存在联系。格林威尔期碎屑锆石可能来自于罗迪尼亚超大陆时期波罗地古陆物质在华北克拉通东缘的再循环;泛非期碎屑锆石可能来自于东冈瓦纳大陆的北缘造山带。  相似文献   
75.
对大兴安岭满归地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大网子组变中酸性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大网子组由变安山岩、变英安岩、变流纹岩和少量变晶屑凝灰岩组成,缺少板岩、变砂岩、片岩等沉积岩夹层。通过对变安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其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9±1) Ma,表明大网子组变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早侏罗世早期,非前人认为的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额尔古纳地块早侏罗世火山岩为漠河盆地提供了物源,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在早侏罗世处于火山-岩浆弧构造背景。该研究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6.
曾严谨  荣冠  彭俊  沙松 《岩土力学》2018,39(Z1):220-226
利用偏光显微镜对经历不同高温循环作用后的细粒大理岩进行观测,通过统计微裂纹长度、开度、数量等参数,探讨不同加热循环次数后岩样内微裂纹的扩展规律。结果表明,(1)经历不同热循环次数作用的岩样,微裂纹的数量和长度均不同,未经热处理岩样内颗粒致密,胶结较好,内部无明显的微裂纹。经历4次热循环作用后岩样内微裂纹发育明显,以晶界裂纹为主,开度和长度均显著增加。岩样经历16次热循环作用后开度持续增大,为55 µm,是4次热循环的4倍;(2)对不同热循环处理后岩样内部发育微裂纹的方向进行了统计,发现微裂纹无明显的方向性,还表明细观切片的取样位置对微裂纹的发育影响不大;(3)线性裂纹密度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经历16次热循环作用后岩样的线性裂纹密度是没有经历热处理岩样的21倍。  相似文献   
77.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ether or not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indices and biomass production to warming varies with warming magnitude, an experiment of field warming at two magnitudes was conducted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beginning in late June, 2013.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GNDVI) an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SAVI) data were obtained using a Tetracam Agricultural Digital Camera in 2013-2014.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 and aboveground plant biomass (AGB) were modeled using the surface measured NDVI and climatic data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i.e. June-September) in 2013-2014. Both low and high warm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ir temperature by 1.54 and 4.00°C, respec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vapor pressure deficit by 0.13 and 0.31 kPa, respectively, in 2013-2014.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GNDVI, AGB and ANPP among the three warming treatments. The high warm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average NDVI by 23.3% (-0.06), while the low warming did not affect average NDVI. The low and high warm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verage SAVI by 19.0% (-0.04) and 27.4% (-0.05), respectively, and average GPP by 24.2% (i.e. 0.21 g C m-2 d-1) and 44.0% (i.e. 0.39 g C m-2 d-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of the average NDVI, SAVI, and GPP between low and high warming were negligibl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greater drying may dampen the effect of a higher warming on vegetation indices and biomass production in alpine meadow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程,按照工程总体部署,主要开展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成矿理论、勘查与试采关键技术、实验模拟等研究工作,获取了海量基础数据,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原创性成果,初步摸清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家底,为试采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工程全力支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中心、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地质调查深度融合,促进了水合物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已成为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精准识别现阶段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位,查明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土层变形特征,对实现地面沉降精准防控,建立合适的地下水-地面沉降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7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内分层标和水位近十几年观测资料,对不同深度土层沉降变化特征和主要沉降层位进行了精准...  相似文献   
80.
利用TM数据提取干旱区土地覆被信息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柴达木盆地香日德绿洲作为研究实验区,对该区域ETM遥感数据经过空间分辨率融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空间信息增强及专题信息增强处理,组合最佳视觉背景图像,分别在不同背景图像上选择训练样本,利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方法(MLC)、多空间尺度分层聚类(SSHC)和基于知识的模糊聚类方法(KFC)等分类器,分别用各自训练样本初始化各类别信息特征值,形成类别特征值模式库,分别以此为基础对待分样本进行分类,对初分类的结果经过类别合并、碎斑滤除以及重新编码赋色等分类后处理,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及分类精度评价结果。从所获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精度和Kappa值可知,SSHC和.KFC分类方法所获结果精度较高,总体精度比MLC分类结果约高于3%,SSHC之结果精度略高于KFC之结果;SSHC、KFC和MLC三种分类方法对该区域地表覆被信息的提取分类中,SSHC分类方法对耕地、石砾地、河滩和荒漠分类结果较好,KFC分类方法对耕地、沙地、河滩和荒漠分类结果较好,MLC分类方法对耕地、河滩和荒漠分类结果较好,三种分类方法对耕地、河滩和荒漠等三种地类的分类精度较高,用户精度都在80%以上,而对沙地和石砾地的分类结果其用户精度大都低于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