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enzymatic biomarker activities in fish caged at two sites, Masan Bay (contaminated) and Haeguemgang (refere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EROD), brain acetyl cholinesterase (bAChE), muscle acetyl cholinesterase (mAChE) and butyryl cholinesterase (mBChE) in caged rockfish (Sebastes schlegeli) were measured 0, 1, 3, 7, 14, 21 and 30 days after caging. The level of CYP1A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as induced higher in Masan Bay at 1, 3, 7, 14 and 30 days after caging. EROD activity in the caged fis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san Bay than in Haeguemgang 3 and 7 days after caging, but not at 14 and 30 days after caging. bACh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t 7 and 14 days after caging in Masan Bay. However, mBChE activ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Taken together,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caged fish were exposed, at least transiently, to CYP1A inducers and ChE inhibitor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ur previous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34.
大洋板块从洋中脊扩张后,经过热传导和热平流,大洋岩石圈冷却下来。据估算,50%的水热损失(5.5×1012W)和流体通量(2.3×1012m3/a)来自于5Ma或者更年轻的海底。来自0.1~5Ma的地壳流体循环的大量矿物沉降,可以解释地震速度的快速增加,上地壳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以及504B孔岩心中约6.9Ma时的玄武岩蚀变和矿脉层。虽然发现了洋脊侧翼通量增大的证据,但是由于缺少勘探和足够的知识来了解洋脊侧翼的热液如何释放至海底,对于如此大范围的海底热液喷口的直接观察进行地很少。沿着洋中脊顶部已经发现了上百座活动喷口,在这里已经进行…  相似文献   
35.
南极冰盖和冰帽的过去范围和将来稳定性是理解气候变化后果的主要依据,因为南极大陆的99%被冰覆盖,冰下侵蚀和搬运为大量陆源沉积物输送到海底提供了唯一的手段,在以前的冰川地形中,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中,带状地貌形态与先前的冰流平行非常普遍,并且可用于重建古冰流方向。这种地形形成于运动的冰流之下,由于它出现于大约21ka的末次冰期极盛时,无论是岸上和浅海冰盖的全球范围和厚度都比目前大。从那时起,在南极西部冰盖失去了2/3的质量。冰川后退引起了陆地上和海底之上这种大规模构造的出露,它们或多或少地被后来地质作用重塑…  相似文献   
36.
通过珊瑚礁(例如巴巴多斯、塔希提、新几内亚)的U/Th或放射性测年绘出了末次冰消期的海平面曲线。巴巴多斯记录在没有晚冰期海平面上升的早期数据情况下只包括几个较大间距的群聚数据点 ;塔希提记录开始于晚更新世礁单元上的13.8kaB.P.;新几内亚记录开始于13.1ka并且位于具有强构造隆起的地区。在大多数记录中有一显著间断与大约14ka的融水脉冲(MWP)1A相对应。从珊瑚集合体的急剧变深来看 ,说明那时的灾害性海平面上升是在加勒比海—大西洋区域。根据这些或其它记录 ,人们提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晚冰期至冰…  相似文献   
37.
从中国南海采集的岩心中的高分辨率浮游有孔虫记录表明 ,最近3万a中西太平洋边缘海气候的千年尺度快速变化。中国南海是亚洲大陆东南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海 ,该地区现在盛行季节性季风变化。对岩心中浮游有孔虫动物群丰度的定量分析表明了自从3万a前的氧同位素3期开始 ,主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从上向下有很大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 ,作为海平面温度(SST)(13~19℃)和深水混合层深度(MLD)(100~125m)指示种G.inflata的丰度显示出突然偏移 ,在氧同位素2期和3期中 ,准周期短时限(2~3ka)使G.in…  相似文献   
38.
39.
40.
目前 ,北大西洋深水的两个主要水体分支———底层的北大西洋深水体和中层的拉布拉多海水体分别形成于Nordic海和拉布拉多海 ,其形成的速度控制了全球大洋循环的强度和北大西洋的热量搬运。数字模拟已经证明了拉布拉多海水流的停止可能是全球变暖的结果。我们运用拉布拉多海岩心浮游和底栖有孔虫的微体古动物资料和稳定同位素测量结果 ,研究了晚间冰期中水柱的密度结构 ,认为晚间冰期比目前温暖2℃。我们的结论表明了现在拉布拉多海水和北大西洋深水之间的成层现象不是在晚间冰期发育的 ,反之 ,漂浮的表层水位于起源于Nordic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