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主要研究丹东变电井地下流体水位数字化改造后的十五数字资料,对变电井水位的正常动态、干扰动态、同震异常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识别水位变化中的正常动态和干扰动态,分析干扰动态原因及解决办法,总结典型同震异常特点,以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72.
抗差岭型组合主成分估计及误差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有偏估计类中的岭型组合主成分估计出发 ,结合抗差估计理论 ,利用抗差M估计模型 ,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差有偏估计法———抗差岭型组合主成分估计。推导了平差参数的抗差岭型组合主成分估计解 ,以及平差参数的验后精度和误差影响函数。计算结果表明 ,抗差岭型组合主成分估计不但能克服法方程系数阵病态性的影响 ,而且能有效地抵制观测值中精差的异常干扰 ,使参数的解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3.
为了利用荧光技术对北极浮游植物的生理生态信息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两种北冰洋微型浮游植物——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为研究对象, 先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和全荧光光谱法对其活体中色素的静态荧光进行测量, 后利用脉冲调制方法(Pulsed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对其叶绿素动态荧光信息进行测定, 对两种浮游植物的三类荧光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柔弱伪菱形藻的丰度、基础荧光(F0)、光合系统Ⅱ(PSⅡ)光化学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分别为22×105cell/mL、844、0.247和42.8, 皆高于海链藻的相应值(8×105cell/mL、464、0.185及33.0); 静态荧光和基础荧光分析表明柔弱伪菱形藻细胞内叶绿素a (chl a)含量较高; 海链藻细胞内则具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 其对光保护机制依赖性较强。本文初步展示了三类荧光分析法在极地微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方面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4.
渤、黄海冬季海冰对大气环流及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渤、黄海冬季气候呈明显的变暖趋势。在1951-2010年共60年中,后30年较前30年,气温升高了1.6℃,升幅异常显著。与此相对应,渤、黄海冬季海冰的冰级下降了0.6级。渤、黄海冰情持续偏轻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当一致。冬季渤、黄海气温异常是对全球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直接受同期东亚大气环流制约。研究表明,渤海海冰和大气环流的关系是清楚的,这对预测渤、黄海海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为了分析不同卫星轨道与钟差产品对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选取不同的卫星轨道与钟差产品组合分别进行不同时长的静态精密单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快速轨道和钟差与最终轨道和钟差的定位精度是一致的,1小时定位精度在2cm左右,6小时定位精度提高了3倍以上,达到了mm级,定位精度随观测时间的增长而提高。超快轨道实测部分与最终轨道的定位精度十分接近,1小时定位精度在3cm左右,6小时定位精度可达mm级。超快轨道外推部分与最终轨道的定位精度差异明显,1小时定位精度在3cm左右,2小时后定位精度均在1cm左右。  相似文献   
76.
浅埋隧道塌方地质灾害成因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塌方是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利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及风险规避方法进行实时控制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首先,采用洞内外相结合的地质调查方法,分析隧址区地质特征及塌方灾害风险诱因,并建立浅埋隧道塌方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进行基于孕险环境的静态风险评估;其次,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动态信息,对孕险环境进行动态修正,并汲取大气降水、开挖支护措施及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评估;最后,基于动态评估结果提出了风险规避方法,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和优化,达到逐渐降低隧道施工风险、规避地质灾害的目的。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宜巴高速公路段家屋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效地规避了塌方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77.
本文在分析了多种WebGIS软件符号库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LD技术制作地图符号库的方法,通过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点、线、面状符号的扩展,并验证了通过该符号库可以完成地图专题图的制作以及符合OGC规范的WMS服务发布功能。  相似文献   
78.
In this study,under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flow and ice discharge,extensive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a 180°-bend flume and an S-shaped bend channel.The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s of ice accumulation in the bend channel have been studied.Ice accumulation along the convex bank was normally thicker than that along the concave bank.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ice accumulation in the downstream bend channel occurred close to the convex bank.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thickness and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ice accumulation was significant.The entire ice accumulation became unstable if flow Froude number was large.When the flow Froude Number is high,the entire ice accumulation becomes unstable.For Froude Number between 0.035 and 0.060,the bottom surface of ice accumulation became waved in form.Small changes in Froude number and ice discharge rate can change a channel from a state of no ice accumulation to uniform accumulation over the channel bend.The higher the ice discharge,the more uniform the ice accumul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of ice jams at the Hequ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相似文献   
79.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夏鲆( Paralichthys dentatus )进行了正反交及回交实验,并比较了正反交、回交子代的胚胎发育时序和仔稚幼鱼的生长.结果表明:孵化水温18.0±0.5℃下,初孵仔鱼破膜用时为:牙鲆41 h,正交鲆47 h,回交牙鲆42 h30 min,回交夏鲆44 h;16.5±0.5℃下,夏鲆61 h 40 min,反交鲆66 h.正交及两组回交子代在胚胎期均可正常发育.反交子代卵裂期出现异常,仅少数胚胎可以孵化.胚胎孵化后,在1~64日的培养过程中,反交鲆于3~4 d 内全部死亡,回交牙鲆发育至18日龄时全部死亡.正交鲆和回交夏鲆可正常发育,与牙鲆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0.
经Tris-HCl缓冲液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从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分离得到碱性磷酸酶,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提纯倍数为14.42,比活力达到131.08U/mg。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亚基分子量约44kD,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9.0,米氏常数Km为0.098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01μmol/(mL·min)。Ca2+、Mg2+对酶活力表现出显著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