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球物理学是20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涉及面极为广泛的一门边缘学科,百余年来它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世纪对地球物理学来说是机遇,也更是挑战。然而正当全球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地球物理学却呈现了“危机”,为此必须较为完整地认识地球物理学的内涵、强化地球物理学学科的整体建设,并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厘定其中坚与先导作用已迫在眉捷。 为此,全文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与战略意义;(2)20世纪百年来地球物理学主要的重大成就概述;(3)地球物理学研究的主体科学内涵;(4)现代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导向与使命;(5)中国地球物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6)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势态;(7)诚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兰坪盆地深源流体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盆地两侧的金沙江-红河大断裂、澜沧江大断裂以及盆地中轴深大断裂是该区深源流体活动主要通道,并成为该区深源流体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贯穿兰坪盆地及两侧造山带剖面上不同部位方解石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盆地内外成矿流体活动的差异,并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兰坪盆地及其两侧矿床的成矿物质均与深部流体活动有关,同时不同蚀变过程(热接触交换代变质与热液蚀变)中REE地球化学变化行为相似,反映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某楼群变形预测的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现场采集的数据信息,按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对建筑物变形进行预测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潘根兴 《地学前缘》2000,7(4):580-587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实验场为例 ,对湿润亚热带岩溶土壤系统进行了土壤植被系统CO2 浓度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CO2 产生等野外观测以及实验室土壤灰岩土柱系统模拟实验。实验表明在土壤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下 ,岩溶土壤系统存在着对空气CO2 的显著吸收效应 ,其值可达 2 2~ 130 g/ (m2 ·a) ,并以此为依据估算了中国岩溶土壤系统对大气的碳汇约为 4× 10 13g/a。因而揭示了岩溶土壤系统可能是十分重要的陆地碳汇 ,在讨论全球碳汇饱和问题中必须重视这一碳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安庆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的成矿流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 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其演化过程,探讨了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Ⅰ型含子矿 物三相包裹体(L+V+S)、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V)及少量Ⅲ型气相包裹体(V);气成- 高温热液期的透辉石与石榴子 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相对较少,以Ⅰ型包裹体为主;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大量发育,以Ⅱ型包裹体为主。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近似地看作不饱和的NaCl-H2O 体系。从早矽卡岩阶段至碳 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56.1~578.1℃)、高盐度(39.37%~54.58% NaCleq)向低温(112.3~312.4℃)、低盐度(7.59%~31.75% NaCleq)的持续演化。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流体沸腾作用和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其中,早矽卡岩阶段的水- 岩作用、沸腾作用与矽卡岩成岩作用有关,水- 岩作用,而石英- 硫化物阶段的沸腾作用与混合作用可能是铜矿形成 的重要机制。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气成- 高温热液期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而在热液期中石英- 硫化物阶段至碳酸 盐阶段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6.
地震波本征衰减反映了地层及其所含流体的一些特性,对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发现,地震频带内的衰减主要与中观尺度(波长与颗粒尺度之间)的斑状部分饱和、完全饱和岩石弹性非均匀性情况下波诱导的局部流体流有关.这种衰减与岩石骨架、孔隙度及充填流体的性质密切相关.本文着重讨论均匀流体分布、斑状或非均匀流体分布两种情况下部分饱和岩石的纵波模量差异.以经典岩石物理理论和衰减机制认识为基础,通过分析低频松弛状态、高频非松弛状态岩石的弹性模量,讨论储层参数(如孔隙度、泥质含量以及含水饱和度等)与纵波衰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上述方法与模型在陆相砂泥岩地层与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适用性通过常规测井资料得到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地区重建工作的现状及特点,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了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且结合熵值法——改进型蚁群算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以5·12相关地震灾区为例,对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青川五个地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5·12相关地震灾区的应用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在这方面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污染风险研究在工程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地下水系统本身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基于这些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也因此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贯穿整个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过程。所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是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时的必要步骤。一般来讲,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更可靠,因此也更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在对不确定性进行分类(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分析,对目前国内外用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随机理论方法、模糊理论方法、随机-模糊耦合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基于各种方法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确定性理论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Cd的含量分布以及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海域中Cu、Pb、Zn、Cr、Hg、Cd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Mn、Pb、Zn、Cr、Fe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整体上象山县和舟山群岛近岸海域的含量高于研究区北部含量;Hg在长江口南端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Cd在长江口南端以及象山县东含量较高,在研究区中部含量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Cu>Pb>Cr>Zn;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首先是Cd,其次是Hg。对底质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象山县和长江口外以及济州岛西南近海海域的底质环境较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1976年以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左平  李云  赵书河  周鑫  滕厚锋  陈浩 《海洋学报》2012,34(1):101-108
基于1976年的地形测绘数据和1987,1992,1997,2002,2007年的遥感数据提取土地利用和景观的时空变化,进而分析近40 a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景观变化和驱动力。研究表明:自1976年以来盐城滨海湿地中的自然湿地总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景观的主要变化特征表现为以獐茅、碱蓬群落为代表的自然湿地的大面积减少,和以鱼塘、农业用地为代表的人工湿地的大面积增加。景观指标分析表明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总体上有破碎化程度加剧的趋势。结果分析认为,这种变化既受到政策导向型的各类滩涂开发等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也受到滨海湿地自然演化和潮滩蚀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尽快改变盐城滨海湿地现有的开发利用模式,使各种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压力减到最小,以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