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423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788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基于变点分析的地形起伏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利用DEM数据分析地形起伏度的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比例尺的DEM数据分析地形起伏度时,寻求最佳统计单元的途径。结果表明,新疆局部地形起伏度较大,总体地形较平缓;地形起伏度随网格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存在一种对数关系。基于1∶25万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时,2.56 km2是最佳统计单元。均值变点分析方法在确定最佳统计单元方面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932.
下三叠统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全球候选层型剖面之一的中国安徽省巢湖市平顶山西坡剖面界线层,经连续不间断采样获得大量牙形石化石并进行详细的分带工作,建立了该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由下往上划分为:1.Neospathodus dieneri带;2.N.waageni带.前者依次分为3个亚带:N.dieneri Morphotype1亚带,N.dieneri Morphotype2亚带和N.dieneri Morphotype3亚带.牙形石带可与该界线层的菊石带进行很好的对比;在详细区分牙形石Neospathodus属内各种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分布情况,跨越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界线,演化谱系十分明显,牙形石N.dieneri Morphotype3在奥伦尼克阶之底即Smithian初期演化为:N.dieneri Morphotype3→N.waageni→N.pingdingshanensis、Neos-pathodus dieneri Morphotype3→N.waageni(细齿直立型)→N.n.sp.R和Neospathodus dieneri Morphotype3→N.pakistanensis.从谱系演化的观点出发认为:N.waageni的首现点作为奥伦尼克阶底界是合理的,并在该剖面确定了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界线位于第24-16层,距剖面大隆组与殷坑组界线40.49m处.  相似文献   
933.
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定值测试了湖北岩矿测试中心研制中的GSS31~GSS35土壤底泥标准物质,测定了28个元素;定值测试捷克生物标准物质TY1~4,测定了12个元素,对谱干扰和U裂变干扰作了修正。这里列出了由国际地质分析协会(IAG)组织,有全球71个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室参与测试的玄武岩BNV-1的平均值及本实验室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34.
随着矿产勘探程度的提高,资源勘探向深部方向发展,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应用,二维和三维正反演解释软件的开发,如何使解释数据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已成为目前物探界迫切的要求。而ROCKWORKS软件作为地质建模与成图工具,在三维地质成图方面有许多特别的功能,这里对ROCKWORKS在深部物探数据三维成图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EH4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物探数据进行了应用研究,对于软件的部分功能也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5.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反演是一个非线性的组合最优化过程,理论上可先将该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然后求解线性问题;或者直接利用非线性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方法求解.但无论哪种反演思路,实际中影响其精度的因素很多,因此分析AVO反演中的误差来源对提高反演精度和评价反演方法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本文对能造成反演误差的主要因素,噪音、薄层调谐、地震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入射角范围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些因素可能对反演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现在AVO反演过程中可以从优化参数选择和针对性处理方面来减小这些误差,提高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936.
通过大直径钢管斜桩多束锚杆桩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的应用,介绍了斜桩锚岩的工艺流程、施工质量措施、孔内常见事故处理,斜桩锚岩在海域码头基础施工领域的成功运用证明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7.
A portable broadband seismic array was deployed from the northeast Tibetan Plateau to the southwest Ordos block, China. The seismic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of the Liupanshan area is obtained using receiver function analysis of teleseismic body waves.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Poisson's ratios are estimated by stacking the weighted amplitudes of receiver functions. Our results reveal complex seismic phases in the Liupanshan area, implying intense deformation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Ordos block. The average crustal thickness is 51.5 km in the northeast Tibetan Plateau, 53.5 km in the Liupan Mountain and 50 km in the southwest Ordos block, resulting in a concave Moho beneath the Liupan Mountain. The Poisson's ratio of the Liupanshan area varies between 0.27-0.29, higher than the value of 0.25-0.26 to the east and west of the Liupan Mountain, suggesting partial melting in the lower crust. The variance in Poisson's ratio across the Liupan Mountain indicates notable changes in the crustal composi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may be formed by the northeastward flow of the Tibetan lower crust during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相似文献   
938.
中国花岗岩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出露面积达86×10^4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花岗岩的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其中以中生代花岗岩的出露面积最大,古生代的次之。从太古宙至晚古生代的花岗岩在昆仑-秦岭一线以北的中国北部最为广布,中生代的花岗岩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和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最为发育,新生代花岗岩仅分布于西藏、滇西地区。本文概略地介绍了中国不同时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状况,并讨论了中国花岗岩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39.
通过对漳河产流、汇流、河道汇流和水库调洪演算,建立了漳河流域气象水文预报模型。本模型可根据实测降水量预报未来一定时期内入库洪水总量、洪峰、峰现时间、入库洪水过程,考虑水库出流及串联水库水量交换,经调洪演算得出水库水位变化过程。同时,也可输入气象预报的降水量或人工估算的未来可能降水量,进行水库未来洪水的可能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940.
莲花山富碱斑岩体位于兰坪盆地东缘,是滇西富碱斑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和角闪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对不同岩性中的锆石进行了LA ICP MS U 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形成年龄为(356±05)~(357±05) Ma,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始新世。其K2O/Na2O比值为097~142、K2O+Na2O含量为886%~959%,显示高钾富碱的特征,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岩体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显示弱的Eu负异常。利用锆石Ti温度计,获得岩体中岩浆锆石样品的结晶温度较低,介于594~788 ℃,说明该岩体岩浆源区的形成与俯冲-碰撞作用有关。样品中存在有少量年龄为1 177~68 Ma的继承锆石,Nb/U比值为131~473,表明莲花山岩体的源区是由洋壳俯冲作用形成的交代富集地幔,在其上侵过程中受到壳源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岩体侵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陆-陆碰撞的挤压环境向后碰撞伸展环境转换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