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6篇
  免费   2164篇
  国内免费   2610篇
测绘学   950篇
大气科学   2408篇
地球物理   2070篇
地质学   5272篇
海洋学   1705篇
天文学   349篇
综合类   957篇
自然地理   132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581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687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伯英  刘成林  沈力建  丁婷 《地质学报》2022,96(7):2626-2633
在生物地球化学和“深穿透”理论的指导下,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沿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一线,对乔木类植物叶子进行了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特征指标筛选,获得了研究区植物样品主量和微量组分含量背景值,初步圈定了异常区,与以往圈定的找钾远景区较吻合。该区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扩大采样区域,获得更多样本数据,将找钾特征指标及其异常值的阈值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82.
在深厚软土地区的基坑,对基坑底软土进行搅拌加固形成强度较高的底板而保证坑底稳定,侧壁采用支护桩支护保证侧壁的稳定使其不倾倒,支护桩与加固底板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船状结构支护体系类似轮船的船侧壁及船底板,以保证基坑的稳定。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船式支护的侧壁及底板的设计方法。工程案例成功实施,监测结果表明,船式支护既可避免支护桩嵌固深度过长,又利于软土的土方施工及工程桩的保护,是安全可靠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3.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184.
贵州中三叠统烂泥沟金矿有机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忠  刘铁兵 《地质科学》1995,30(3):283-290
烂泥沟金矿是以浊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矿石与围岩中干酪根类型无明显差别,同属腐泥-腐植型。与围岩相比,矿石中干酪根成熟度(R0=2.74%-3.06%)和含金性(6.15-24.8μg/g)均较高;干酪根总含金量在全岩中所占的比例是围岩高于矿石。氯仿沥青“A”的检测说明,矿石样品中可溶性有机质形成于强还原和高盐度环境,沥青质和含硫有机化合物发育。研究认为,干酪根含金性与碳的活化有关;不饱和的有机基因对金的动一定转换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5.
By use of the dispersion equation given by Song, Wu, and Dryer (1987) for a cylinder plasma with mass motion and gravity included, we investigate the linear current instabilities developed in loop prominen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 of linear instability depends mainly on whetherv s 2 > or not, wherev s is the sonic velocity at heightz, =GM/(R +z) is the gravity potential,G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M andR the mass and the radius of the Sun respectively. Ifv s 2 > , then the sausage instability will be dominant. Otherwise, the kink instability will be more important.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knot structure, which appears sometimes in solar loop prominences has been given.  相似文献   
186.
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土壤热流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董文杰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2,11(2):115-125
  相似文献   
187.
本文对成都市总人口、建成区面积等11个因子、作了主成份回归L-S估计和M-估计,讨论了成都城市发展对“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区房屋建筑面积及总人口数是影响城市气候(气温)的主要因子,其次为城市人口总户数、建成面积等。 文中,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计算,回归效果比较满意(尤其是稳健回归)。  相似文献   
188.
We present examples of umbral oscillations observed on Big Bear H filtergram movie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umbral oscillations and running penumbral waves occurring in the same sunspot. Umbral oscillations near the center of the umbra are probably physically independent of the penumbral waves because the period of these umbral oscillations (150 s) is shorter than the penumbral wave period (270 s) but not a harmonic. We also report dark puffs which emerge from the edge of the umbra and move outward across the penumbra, and which have the same period as the running penumbral waves. We interpret these dark puffs to be the extension of chromospheric umbral oscillations at the edge of the umbr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ark puffs and the running penumbral waves have a common source: photospheric oscillations just inside the umbra.  相似文献   
189.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