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3篇
  免费   4986篇
  国内免费   6764篇
测绘学   1930篇
大气科学   5082篇
地球物理   6346篇
地质学   13643篇
海洋学   3230篇
天文学   1011篇
综合类   2970篇
自然地理   337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1245篇
  2021年   1419篇
  2020年   1188篇
  2019年   1403篇
  2018年   1564篇
  2017年   1449篇
  2016年   1596篇
  2015年   1303篇
  2014年   1660篇
  2013年   1699篇
  2012年   1574篇
  2011年   1662篇
  2010年   1540篇
  2009年   1505篇
  2008年   1379篇
  2007年   1299篇
  2006年   1094篇
  2005年   1091篇
  2004年   781篇
  2003年   769篇
  2002年   737篇
  2001年   659篇
  2000年   753篇
  1999年   1085篇
  1998年   878篇
  1997年   942篇
  1996年   865篇
  1995年   728篇
  1994年   609篇
  1993年   540篇
  1992年   437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14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在地理信息产业中的作用、基础地理信息的各种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地理信息的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962.
起伏地形下我国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 ;成功地解决了起伏地形中地形相互遮蔽对太阳直接辐射影响的难题 ;采用数据集群技术 ,探讨了不同数据集情况下太阳直接辐射计算模式的时空有效性 ;以 1km× 1k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 ,完成了我国 1km× 1km分辨率各月气候平均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分布制图  相似文献   
963.
一体化基础地形地籍数据库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地市级一体化基础地形地籍建设工程,主要介绍了一体化基础地形籍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思想.对几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基本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64.
将传统上广泛使用的“种子法”和“矢量求交法”的思想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结构的多边形生成算法。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 ,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算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5.
讨论和分析了视频对象全自动提取及后续帧中的跟踪过程及采用的方法 ,对其算法、分割性能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并结合Hausdorff和Snake跟踪器 ,对初始对象轮廓进行跟踪。结果证明 ,这种跟踪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对象被遮挡和形变以及背景移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6.
等高线拓扑关系的构建以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了等高线拓扑关系的描述框架 ,其规范化描述形式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使用三角网作为工具设计了建立拓扑关系的算法。以提出的拓扑关系描述为基础 ,具体实现了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 ,处理过程可以同时考虑开曲线 (包括断线 )和闭曲线 ,提高了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并进一步将断线连接为完整目标 ,减少了人机交互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及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位于不同经度位置时,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演变情况,从动力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热力滑轮”作用引起:高原东南面热带陆地上空的偏南气流加强,降水增加,凝结潜热加强;高原西南面热带陆地上空出现偏北气流,降水减弱,陆面的感热加热加强。青藏高原对于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地点有锚定的作用,在热带海陆分布的背景下,使亚洲夏季风首先在高原东南面的海洋东岸—陆地西岸爆发,并使亚洲季风降水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970.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403,自引:14,他引:403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