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97篇
  免费   14596篇
  国内免费   21415篇
测绘学   10362篇
大气科学   8652篇
地球物理   10979篇
地质学   38743篇
海洋学   11178篇
天文学   956篇
综合类   5247篇
自然地理   8691篇
  2024年   460篇
  2023年   1335篇
  2022年   3550篇
  2021年   4280篇
  2020年   3468篇
  2019年   4172篇
  2018年   3746篇
  2017年   3524篇
  2016年   3481篇
  2015年   4149篇
  2014年   4064篇
  2013年   4938篇
  2012年   5368篇
  2011年   5401篇
  2010年   5382篇
  2009年   4951篇
  2008年   5094篇
  2007年   4784篇
  2006年   4501篇
  2005年   3835篇
  2004年   2951篇
  2003年   2021篇
  2002年   2036篇
  2001年   1865篇
  2000年   1570篇
  1999年   896篇
  1998年   497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11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Blazar 的X射线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Donato文献中选择了一个含有69个Blazar的样本,样本中每个源有多个X射线辐射流量数据,用该样本研究了流量密度和谱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了三类源(HBL,LBL,FSRQ)的红移和谱指数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HBLs,谱指数和流量密度之间有一个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存在,而对于LBLs和FSRQs却没有相关。因此认为HBL的X射线是同步辐射所致,而LBL和FSRQ的X射线辐射较为复杂可能是同步自康普顿过程导致。HBL显示软X射线谱,而FSRQ显示硬X射线谱,LBL居中。在谱图中HBL位于近端,rSRQ位于远端,LBL居中。  相似文献   
52.
山东省1∶20万空间数据库结合山东省区域水文地质特点,共建立了27个图层,完成12个图幅的建库工作。通过该项工作,为今后进行空间分析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为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模糊控制中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并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来改进实际生产中PID控制的一些控制难点。将改进方法应用在一大型水压机控制系统中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4.
55.
CygX—1硬态高能光子的时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进禄  李惕碚 《天文学报》2001,42(2):140-147
硬X射线和软射线光子的时延时研究主能辐射的一个重要方面,傅里叶交叉谱常常被用于教育处硬软光子之间的时延,但是交叉说示能在高于30Hz的傅里叶频率上从CygX-1测量到有统计意义的快速光变,由李惕培在时域上发展的交叉相关函方法能有效测量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延,利用此交叉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时期CygX-1硬态高能光子时延 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ygX-1硬态在短的尺度(<0.1秒)上存存在有意义的时间延迟,并将短时间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和各种CygX-1硬态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56.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7.
根据第四纪地层内孢粉组合和动物群等新资料恢复了我国东部各大区域第四纪各个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其温暖期与干冷期的交替与深海沉积O~(18)温度变化趋势大致对应。庐山三次“冰期冰碛层”内孢粉组合表明均为温暖湿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而不是寒冷的冰川环境。  相似文献   
58.
密度和压缩系数的散射层析成像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速度成像的基础上研究了同时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的散射波层析成像法.对不同散射角度的计算可以得到一系列反演图像,拟合这些图像,从而可以有效地达到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或速度)成像的目的.与单纯的速度成像相比,增加了反演的难度.首先是对资料的方位性要求增加;其次是对资料的利用率下降.即便如此,从对较少量的炮点和检波点资料的数值计算来看,仍取得了满意的成像结果.我们对组成字母“A”的散射体结构进行了成像计算,结果能够同时再现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清晰,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并能应用于复杂结构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59.
发育于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其剖面下部的地幔橄榄岩部分是造山带地区富集型上地幔的直接标本。其地球化学特点是:主要元素Al_2O_3、TiO_2、CaO、Na_2O、K_2O强烈亏损,而REE,痕量元素和87Sr/86Sr则强烈富集;同时,143Nd/144Nd<0.511836,亦表明它们属于一个富集型的源区。 形成富集型上地幔的主要机制是地幔交代作用,富含不相容元素的低熔岩浆和富Ca-LREE流体与已亏损的地幔橄榄岩发生脉状交代和渗透交代反应,从而造成上地幔中不相容元素的富集。造山带富集型上地幔形成的构造环境是:洋壳从扩张脊向两侧运移并最终拼入造山带这段时间内。富集型上地幔不但存在于大陆区,而且亦存在于造山带地区,它可能是一种全球性的地球内部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60.
TL ages of 56 loess samples collected from Xinjiang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fine-grained quartz and man-made light source bleaching techniqu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The well-preserved loess sections in Xinjiang began depositing 400000 a ago.The loess/paleosol series may be comparable with that observ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ut the depositing time was probably delayed by 30000-50000a.2.The bottom boundary age of the Malan loess varie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The TL dat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70000-130000 a and 30000-50000 a.The TL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wo warmer climate periods since the Pleistocene,indicating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tratigraphic development of loess,i.e.,paleosol occurred in the warm climate period in the same location,but loess was deposited in other locations.The initial age of loess deposition tends to become older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south to north .In contrast ,the cold cli-matic belt showed an opposite trend.The TL ages of loes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throughout geological times and the shift tendency of climatic belt.3.The depositing rate of the Malan loess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but the TL age show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positing thickness.The de-positing rate of loess in the north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suggesting that loess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desert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