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12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1.
颜芬  李霖  翁敏 《测绘工程》2018,(5):33-39
在信息检索中常用地名作为空间参照,因此确定模糊地名的空间范围备受关注。由于模糊地名不存在确切的边界,评估模糊地名空间范围十分困难,但人们对模糊地名的认知区域可以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模糊地名空间的基本特征;以案例形式,讨论了利用POI数据和认知实验确定模糊地名空间范围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分析这些案例地名空间的特性。从这些案例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影响模糊地名空间范围的因素有道路、熟悉程度和地名借用;用POI数据对模糊地名估计出的空间范围符合人们认知的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612.
作为热液体系中成矿的一个重要前提,水-岩反应一直以来都是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亦是国际地学界的前沿问题。该过程伴随着同位素的交换,使流体和岩石的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硼和锂同位素作为非传统的稳定同位素示踪工具,常用于限定流体和岩石的热液反应过程。本文对水-岩反应过程中影响硼和锂同位素分馏的因素作了较全面概述,包括温度、pH值、溶解过程、表面交换反应以及次生矿物的沉淀过程,并取得了一些主要认识:(1)一般地,低温或者高pH值时流体更快速富集11B并且在反应结束时有更高的δ11B值;低温(150℃)时锂进入次生矿物中,高温(200℃)时锂从岩石中萃取出来。(2)初始物质的溶解过程与表面交换反应对锂同位的分馏几乎没有影响。(3)一般而言,次生矿物的形成使7Li优先丢失进入溶液而富集重同位素。最后简单陈述了水-岩反应过程中硼和锂同位素组成的质量平衡模拟计算以及反映流体和岩石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13.
贵州省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属于"大塘坡式"锰矿床,具有世界上独特的成矿环境和机制,本文研究综合应用道坨超大型锰矿详实勘探资料,构建高精度全要素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建立了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模型,包含着丰富的地质属性信息和更为精细的地质空间信息,形象地表达了矿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状况、矿体与围岩之间的叠覆关系、燕山期形成的典型"W"型铲式重力滑脱构造的空间形态,以及该重力滑脱构造系统对地层及矿体的交切关系,直观表达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14.
极端气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对人群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深入理解人群对气温变化的感知特征有助于提高应对极端气温事件的预警、适应和管理水平。针对传统调查数据在样本量和覆盖度等方面的不足,本文使用基于微博的社交媒体数据来研究人群对气温感知的定量特征。研究通过建立气温关注度、敏感性和耐受性等指标,调查了中国2017年31个城市的人群对气温感知的空间格局变化与局部变异性,分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群体对气温感知的差异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结 果表明:人群对气温的感知表现出显著的纬度梯度规律性,纬度每下降1°,人群平均的热耐受性增强0.42 oC,冷耐受性降低0.31 oC,冷敏感性增强0.51;人群对气温的感知在不同季节、不同群体之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反季的异常气温更易引起人群对于气温变化的关注,青少年与女性群体对冷更为敏感;气温感知特征的区域差异性与气候分区紧密相关,温带地区的人群比热带显示出更强的热耐受性,而热带地区的人群具有更显著的气温敏感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理解大尺度上人群对气温变化感知的基本特征和分异规律提供新的规律发现与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15.
2018年5月7日厦门岛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强降水,对岸滩造成了严重影响。文章采用现场测量、无人机航拍等方法,通过对冲毁岸滩进行现场调查与测量,发现厦门岛东南部10.78km的滨海沙滩岸段,共有10个岸段的沙滩发生明显冲刷,受损岸线总长度为6.1km(占比57%),形成了28条冲刷沟,沙滩遭受的侵蚀面积为20286m2,冲刷量超过4万m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海岸带开发利用时,不透水面增多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加之后方陆域地下排洪管涵排水,当短期强降水发生时,局部地形集中汇水后急速冲向海岸,导致海岸侵蚀垮塌和后退,沙滩冲刷成沟而流失大量海砂。针对不同沙滩的冲刷程度与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修复方案,可为今后沙滩维护保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6.
利用SNOE卫星1998年3月11日至2000年9月30日共计935天观测的NO密度和太阳软X射线数据,分析了低热层N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的响应,得出了以下结论:NO密度从96.67 km开始增加,大约在105~110 km高度达到最大,随后开始减小;同一高度处一般夏季期间最大,冬季次之,春秋分季最小;密度峰值大小变化范围约为(0.5~1.5)×108 mol/cm3,峰值高度基本分布在107 km和113 km高度处,且不随太阳活动变化,平均值约为107 km;NO密度与太阳软X射线及地磁Ap指数的相关系数在不同高度存在0、1和2天的最佳延迟时间,而同太阳软X射线的统计关系在不同高度和季节存在"线性"、"放大"和"饱和"现象;从统计和事件分析结果来看,太阳活动对磁赤道地区低热层NO密度的气候尺度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地磁活动,但地磁活动对NO短期变化贡献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17.
在黔北地区铝土矿层之下的黄龙组灰岩中采获了大量时代意义很强的(蜓)类及非(蜓)有孔虫化石.经鉴定,这些化石包括(蜓)类5属13种,另有3个未定种,非(蜓)有孔虫8属17种,另有9个未定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蜓)带,自下而上为Pseudostaffella antiqua带和Profusulinella带,由此确定铝土矿层之下黄龙组时代为晚石炭世滑石板期至达拉期早期.此外,通过对区域上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的分析研究,确定研究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为当时区域上海平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时期,继而判断铝土矿的形成时代应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  相似文献   
618.
论中国“玻璃国土”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玻璃国土"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对"玻璃地球"的称谓。这是一个地质信息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可供多用户访问和开展决策分析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浅层地壳。其目的是便于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评价,同时揭示地质灾害孕育背景和机理并实现预警和减灾。"玻璃国土"建设不仅涉及理论、方法论和高功能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的研发,还涉及获取深部探测新资料能力、新资料综合和解译能力的建设,以及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模式的建立,核心是地质信息科学和技术。"玻璃国土"建设的目标与各地质矿产部门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一致,但更系统、更完整、更完善,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619.
黑脑包铁矿于20世纪60年代发现,2005年通过对该铁矿的3C1、3C2两个矿体详查,提交122b+333类型铁矿石量281.44万吨.2007年在综合分析矿床赋存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地质、物探、钻孔工程等综合方法与技术对两个矿体进行了补充勘查,提交122b+333类型铁矿石量为920.27万吨,新增铁矿石量638.83万吨.  相似文献   
620.
内蒙古兴和县曹四夭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内蒙古兴和县曹四夭钼矿是河南省地勘二院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钼矿,就目前工作程度,预计钼金属量超过200万吨.通过对该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利用岩屑化探测量作为有效手段发现并推断斑岩型钼矿床规模的基本思路.该区通常主要钼矿体地表露头被严格限制在Mo、 W、 Cu、 Pb、 Zn、 As、 Sb综合异常中心部位,成矿母岩花岗斑岩是钼矿体主要控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元素组合分类和水平分带特征为判断矿体前景指明了方向.(Mo+W+Zn)/(Cu+As+Sb)三元素加权比值图不仅揭示了钼矿体地表剥蚀水平,而且指示了钼矿体边缘与物化探等值线梯度带的对应特征,初步建立了曹四夭钼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