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32篇
  免费   28148篇
  国内免费   53321篇
测绘学   12643篇
大气科学   26054篇
地球物理   22028篇
地质学   65470篇
海洋学   24007篇
天文学   3119篇
综合类   8512篇
自然地理   10768篇
  2024年   602篇
  2023年   1507篇
  2022年   3906篇
  2021年   5134篇
  2020年   4962篇
  2019年   8224篇
  2018年   8045篇
  2017年   7621篇
  2016年   7615篇
  2015年   7686篇
  2014年   7345篇
  2013年   8703篇
  2012年   8987篇
  2011年   8964篇
  2010年   8785篇
  2009年   7929篇
  2008年   7567篇
  2007年   7323篇
  2006年   6804篇
  2005年   5674篇
  2004年   5088篇
  2003年   4148篇
  2002年   4071篇
  2001年   3662篇
  2000年   2988篇
  1999年   2318篇
  1998年   2004篇
  1997年   2058篇
  1996年   1633篇
  1995年   1529篇
  1994年   1361篇
  1993年   1283篇
  1992年   1146篇
  1991年   813篇
  1990年   798篇
  1989年   669篇
  1988年   554篇
  1987年   431篇
  1986年   361篇
  1985年   286篇
  1984年   327篇
  1983年   207篇
  1982年   240篇
  1981年   172篇
  1980年   128篇
  1979年   155篇
  1978年   69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55篇
  1971年   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样品在分解过程中 ,亚铁易被空气部分氧化 ,致使测试结果偏低 ,采用在HF H2 SO4溶矿过程中加入邻菲卟罗啉 ,与亚铁形成络合物 ,对保护亚铁具有较好的效果。拟定了在塑料坩埚中加邻菲卟罗啉、H2 SO4及HF ,中高温电热板溶矿 ,容量法测定样品中的亚铁 ,方法精密度为 0 .2 3% ,样品加标准回收率 98.8%~ 10 1.9%。此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2.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33.
34.
A synthesis of Holocene pollen record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s the history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Palynological evidences from 24 cores/sections have been compiled and show that the vegetation shifted from subalpine/alpine conifer forest to subalpine/alpine evergreen sclerophyllous forest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plateau; from alpine steppe to alpine desert in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 and from alpine meadow to alpine steppe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lateau regions during the Holocene. These records show that increases in precipitation began about 9 ka from the southeast, and a wide ranging level of increased humidity developed over the entire of the plateau around 8-7 ka, followed by aridity from 6 ka and a continuous drying over the plateau after 4-3 ka. The changes in Holocene climates of the plateau can be interpreted qualitatively as a response to orbital forcing and its secondary effects on the Indian Monsoon which expanded northwards  相似文献   
35.
Byurak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Translated from Astrofizika, Vol. 33, No. 2, pp. 271–281, September–October, 1990.  相似文献   
36.
同时采用4个台站的国际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同步地球自转参数,研究了极移引起的地球重力场变化特征。利用自回归模型估计了各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和积谱密度,结果表明极移导致的重力效应的主要能量集中在Chandler摆动和周年项附近,叠积后实际重力观测与极移重力信号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别为0.4%和3.9%,说明超导重力仪可有效监测极移导致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37.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空间数据仓库的认知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理论上探讨了空间数据仓库的认知过程.主要是十一个层次的世界模型通过十个算子转换的过程,对十一个层次世界及十个算子概念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并用代数系统对其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   
39.
阿吾拉勒山体西段发育了厚度巨大的下二叠统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以钾质类型为主,钠质类型次之,岩浆演化呈现出跨越B型趋势。这种火山活动是在大陆地壳内部产生的,代表了陆内裂谷演化的早期阶段。在早二叠世末期,由于受到新源运动的影响,这种火山活动被终止了。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