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0篇
  免费   1715篇
  国内免费   2510篇
测绘学   1116篇
大气科学   1570篇
地球物理   1495篇
地质学   4041篇
海洋学   1530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788篇
自然地理   1202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595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584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孙荣双  季建清  高克勤  张越  周晶  马芳  徐芹芹 《岩石学报》2010,26(11):3397-3410
富含热河生物群鸟类和恐龙化石的辽西白垩纪地层属于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其不同区域之间的地层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葫芦岛新台门地区一个实测剖面中蝾螈化石点下伏的两层火山岩夹层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地层中火山岩夹层及火山岩颈的年代学测定,获得6组激光40Ar/39Ar年代结果。其中,下部层位中的流纹岩和安山质玄武岩样品XTM-3、XTM-5年龄结果分别为94.2±1.3Ma、93.7±1.3Ma;作为这一期喷发晚期就位的火山岩颈样品XTM-7的年龄结果为92.8±0.4Ma;而上部层位的安山岩和安山玄武岩火山岩夹层样品XTM-6、XTM-8、XTM-9年龄分别为110.1±1.0Ma、110.9±0.5Ma、93.7±1.2Ma。随后我们又从XTM-9位置的化石点下部采集样品XTM-9-2,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的结果表明,新台门地区早白垩世地层记录了至少两期火山喷发事件,喷发时间分别为110Ma和93Ma。根据测年结果,新台门白垩系的蝾螈化石层应代表中国北方中生代地层中迄今所发现的有尾两栖类化石纪录的最高层位,可能与辽西地区的九佛堂组或甚至与阜新组相当。  相似文献   
952.
团结构金矿是一个产于花岗斑岩中的大型岩金矿,由于所发现的金矿体绝大部分赋存在花岗斑岩中,因此长期以来,针对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均主要围绕花岗斑岩展开。本文通过对该矿区及其外围地区的矿石和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硫同位素、包体测温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与比较,发现该金矿床虽然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但在成因上却不相关。因此,本文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规律重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次火山机构的内环带构造是区内金矿体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的新认识,进而指出了团结沟金矿田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53.
近两年,河北承德黑山矿区钻孔顶角、方位超差一直是困扰地质技术人员和钻探施工人员的一大难题,针对生产实际问题,采用LZ-73(89)造斜器进行纠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分析钻孔跑偏的主要原因和总结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钻孔偏斜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措施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954.
稳定氮同位素是研究氮循环和氮污染源示踪的一个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国内对水体中铵态氮同位素测定方法研究较少,限制了水体氮循环和污染机理的深入探讨。本文采用改进的扩散法(EA-IRMS)测定水中铵态氮同位素,探讨了样品制备过程中扩散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扩散时间对回收率及氮同位素测定值的影响。实验得出最佳扩散条件为:1.50 mg/L氯化铵溶液400 mL扩散14天,回收率大于95%,且不会产生氮同位素分馏。本研究为高精度测定天然水体中铵态氮同位素提供了更可靠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955.
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可有效地验证埃达克质岩浆的成因,是研究埃达克质岩成因的一项重要手段。实验研究表明,在水不饱和条件下,微量元素含量合适的中基性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部分熔融都有可能得到类似于埃达克质成分的熔体,其残留相为含有石榴子石、缺失斜长石的岩石组合。侧重于实验产物微量元素的研究将是今后实验岩石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6.
鲁西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钻井、测井和地质等资料,对鲁西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以区域不整合面、古土壤层底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体底面为代表的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划分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的4个三级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SⅢ1、SⅢ2、SⅢ3及SⅢ4。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层序的含煤性及煤层的发育特征后认为,形成于分流间湾沼泽环境的SⅢ3煤层发育最好,形成于潟湖与沼泽环境的SⅢ1及SⅢ2煤层发育次之,SⅢ4没有煤层发育。在同一个层序内部,泥炭聚集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了煤层的厚度,这种平衡状态保持较长时间是煤层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与泥炭聚集有关的可容空间的持续增加需要基准面的不断抬升,因此,发育较好的煤层最可能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末期,如SⅢ3的TST末期的3号煤层。  相似文献   
957.
李静  吴静  韩润生 《地质通报》2010,29(6):945-952
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段中亚段(K2ml2)是云南六苴砂岩型铜矿区内含铜层位之一.六苴段中亚段含铜砂岩Mo、Cd、As、Cu等亲硫元素富集.微量元素多富集于浅色砂岩中,向紫色砂岩一侧逐渐亏损,呈现分带特征.铜矿石V/(V+Ni)值大于0.7,反映缺氧环境的特点.稀土元素总量(∑REE)101.71×106~157.55×10-6,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Eu、Ce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从铜矿石→浅色矿化砂岩→浅色无矿砂岩,随着铜含量的降低,Mo、Cd、As、Hg平均含量逐渐降低,∑REE与高场强元素Nb、Zr、Hf、Th平均含量逐渐升高.六苴段中亚段砂岩具"矿源层"的特征,铜矿石与围岩具物源一致性,铜矿石在弱碱性、还原条件下由砂岩经水-岩作用形成,与六苴铜矿床(K2ml1)成矿机理相似.小河地段纵向上从北向南,六苴段中亚段中铜矿化的能力逐渐减弱,推测矿化带在走向上向西(紫色砂岩一侧)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958.
李宝强  张晶  孟广路  王斌  曹积飞 《地质通报》2010,29(11):1685-1695
地球化学方法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潜力区优选中尤为重要。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常常会出现"有矿无异常或有异常无矿"的信息错位,给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的异常定位造成困惑。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应用经滑动平均处理得到的滑动平均衬值数据绘制等量线图和相应的异常图,是解决区域性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异常信息错位的有效手段。在西北地区(包括各省区),滑动平均窗口大小选择49km×49km为宜。经过这种数据处理后圈定的异常图可以有效地解决异常信息错位现象,明显压制高背景异常,突出低背景区的弱小异常,同时也很好地显示了区域异常带的展布规律,间接地反映了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59.
一体化研究方法在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现有三维地震资料覆盖面积4530km2以上,并已全部实现数据加载。为提高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塔中一体化研究平台,进行包括数据管理、地层对比、储层对比、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储层综合评价在内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有效管理,实现地质、地震、测井的有机结合。数据整理和实现办法适合实际,能清晰直观地体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960.
A sea-survey was carried out along the Chinese coast from the Bohai Sea to South China Sea, and 15 surficia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major coastal estuaries, i.e.,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Yellow, abandoned Yellow, Yangtze, Qiantang, Ou, Min, Han, and Pearl River estuaries. On the basis of clay mineral analysis and published data coll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of each coastal river and potentials of implications of sediment sour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diagnostic clay minerals from smectite to kaolinite from the Yellow to the Pearl River estuaries is southward, as clearly shown by the ratios of smectite to chlorite (S/Ch) and kaolinite to illite (K/I). S/Ch decreases southward, while K/I moves reversely, implying change in climate setting from cool/dry to humid/hot with intensified weathering processes. Besides, these two indicators in the estuaries are also linked with the derivation of parent-rock of each river-basin and coastal hydrodynamics. The disproportional higher ratio of K/I in the Yellow and abandoned Yellow River estuaries is ascribed to their sediment sources with abundant loess component in the north-central China. The K/I decrease offshore from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primarily due to hydrodynamic sorting. Therefore, the S/Ch and K/I of the present study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controls of climate, parent-rock,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long the co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