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5篇
  免费   1476篇
  国内免费   2175篇
测绘学   1002篇
大气科学   776篇
地球物理   1104篇
地质学   3563篇
海洋学   1241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419篇
自然地理   95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1948-2001年全球陆地6-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PREC/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研究了1948-2001年全球陆地6-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该时段内,6-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全球陆地6-8月降水量以负趋势为主要特征,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区域是热带非洲,中国的淮河以北,俄罗斯的东部,中、西西伯利亚,朝鲜,南亚等8个区域;降水量增加的区域是加拿大北部、格陵兰中部等4个区域;全球36个纬度带中共有12个纬度带6-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达到了0.05显著性水平的Monte Carlo检验,但是只有1个纬度带(65~60°S)是正趋势.全球陆地6-8月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初步探讨了ENSO与全球陆地6-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2.
两结构高效阻尼控制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两个相邻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结构模型采用一种高效阻尼装置(High Efficient Damper for Multi—Structure System即HEDMS)连接。非线性时程分析与振动台试验结果都证明了该阻尼装置能高效发挥软钢阻尼器的耗能能力,从而显著减轻两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同时,研究还指出了进行阻尼装置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3.
甘肃平凉地区正地闪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利用雷电定位和雷达观测资料对甘肃平凉地区正地闪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负地闪回击的上升时间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大约在3—20μs之间,其平均值负地闪为8.33μs,正地闪为10.7μs。负地闪回击后的过军时间分布范围较广,在10-130μs之间,其平均值为51μs;正地闪回击后的过军时间分布范围比负地闪要小得多,在10一50μs之间,其平均值为19.67μs。负地闪的反冲深度dp为32%,正地闪为55%。在正负地闪的日变化中,负地闪有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01:00和13:00(北京时,下同),而正地闪在下午18:00出现一个极大值,正负地闪数的分布呈反相关。降雹时间的峰值与正地闪峰值时间有比较好的一致性,正地闪的发生与云中固态水成物粒子的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4.
对下扬子与华南边界结合带东延问题的地球物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山-绍兴、铅山-宜春等断裂带作为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这种认识目前已基本为大家所接受.但是,这条边界结合带向东延伸入海之后的位置与去向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黄、东海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空间重力数据、布格重力数据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利用方向导数等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区块.结合研究区的磁力与地质资料,利用各种成图、成像技术,形成一系列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认为:该结合带的位置有可能比传统认识中自长江口至大黑山群岛的位置更向南一些,在杭州湾-长崎、对马海峡一线,并呈现向北略微凸出的弓形.边界结合带在深度上属于深大断裂带,一直可以追索到上地幔的顶部.与中朝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相比较,本条结合带的踪迹不是十分清晰.表明加里东运动之后,该结合带的运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5.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的发展和演化看,上述地层应属于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156.
江苏镇江地区地属丘陵地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调查资料显示镇江地区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雨经常 诱发大量浅层滑坡,降雨是区内滑坡主要影响因素,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镇江地区300多个山体边坡进行 详细现场环境地质调查,结合收集气象资料,对该地区的滑坡与降雨相关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降雨量与降雨 持续时间对滑坡数量的变化关系。确定了镇江地区降雨阈值I-D 曲线,并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 果可为镇江地区滑坡治理和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7.
运用GIS系统对江西省东北部“金三角”区进行资源潜力预测,共圈定Ⅰ级区7个、Ⅱ级区9个。优选其中2个区进行预查及工程验证,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8.
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结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综合反演,建立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模型,对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软流圈结构进行研究。探讨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板块结构及深部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9.
磁学方法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磁学方法问世20多年来,因其快速、灵敏、经济、无破坏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在环境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磁学方法可用于传统的污染分析技术(化学)之前的预研究,而后者一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它也可以作为环境污染评估的代用指标。近年来,随着世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倍受关注,磁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污染研究。欧洲环境磁学专家在重建污染历史、监测现代环境污染、追踪与分离污染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介绍了磁学方法用于污染研究的显著特点、主要用途、野外工作方法以及相关仪器;展示了在大气、土壤、潮滩、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不同环境系统中,利用磁手段研究污染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对 于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如磁性机理的研究、多源污染的分离、强烈多变的人类活动对获取有意义磁讯号的影响等,做了相应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0.
以深圳市为例,对污染物浓度与各种大气参数的定量联系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及物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分区的城市空气污染潜势等级预报方案。该方案定量考虑了地面和边界层共十几个因子的影响,特别是考虑了地理环境各向异性的效应,将风向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子。方案还针对各污染物稀释特性的差异对不同污染物分别建立潜势预报方案。另外,方案还考虑了相同大气条件下大气对城市不同区域污染物稀释特性可能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区域分别建立潜势预报方案。最后用高分辨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大气参数的未来演变作出高时空分辨的预报,进而作出分区、分时段的城市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本方法完全客观定量,物理意义明确,可制作高时间分辨的空气污染潜势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