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1.
利用可视引导的Agent模拟城市人流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视域引导行为准则为理论基础,以智能体(Agent)模拟为技术,在城市开空间中计算各点的视域参数,智能体根据视域参数选择运动方向,形成城市人流运动系统,来描述、模拟和预测城市空间中的人流运动及其相应的设施分布。  相似文献   
412.
传统的空气质量模型多使用简化的光化学反应机制来模拟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这些机制主要基于烟雾箱实验拟合的反应速率和产物来模拟二次产物(如臭氧(O3))前体物的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模拟结果产生偏差.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详细的大气化学机理(MCMv3.3.1)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研制的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系统CMAQ相结合(CMAQ-MCM),模拟研究长三角地区2015年8月27—9月5日臭氧高发时段的空气质量.CMAQ-MCM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三角地区6个代表城市O3和其前体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模拟的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的统计分析表明,徐州表现最好(标准平均误差=-0.15,标准平均偏差=0.23).在长三角地区,居民源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贡献最大,占39.08%,其次是交通运输(33.25%)和工业(25.56%).能源对总VOCs的贡献最小,约为2.11%.对活性氧化氮(NOy)的分析表明,其主要组分是NOx(80%),其次是硝酸(HNO3)(<10%).O3的空间分布与NOy和NOx非常相似.HCHO等其他氧化产物的分布与NOx相似,这很可能是由于在高NOx条件下VOCs氧化产生的产物.甲基乙烯基酮(MVK)和甲基丙烯醛(MACR)的空间分布与自然源VOCs (BVOCs)非常相似,表明长三角地区MVK和MACR主要由BVOCs氧化生成.长三角地区受到人为源和自然源排放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3.
数值模拟在配水改善河道水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远康  卢卫  应聪惠  舒丹  董华 《水文》2011,31(3):56-59
MIKE11模型广泛应用于河流及河网的水流、水质数值模拟。为了研究最经济可行的配水改善河道水质的方式,结合上塘河配水试验建立MIKE11水动力及水质模型,通过分析不同配水方式、配水时间、配水量的情况下水质改善的效果,提出了上塘河最佳配水方案为日常开机2台、每天12h配水。对该方案进行实况配水验证的结果表明,实际效果与研究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414.
应承凤  潘岩 《地下水》2011,(1):31-33
通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探明本区为大型铝土矿床,具有埋藏浅、规模大、易开采、易加工、中等品位的特征,属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  相似文献   
415.
The Huangsha-Tieshanlong quartz-vein tungste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ngushan-Tieshanlong tungsten ore field in eastern Ganxian-Yudu prospecting areas of the Yushan metallogenic belt, is a well-known tungsten deposit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SHRIMP-determined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e Tieshanlong granite yields ages of 168.1±2.1 Ma (n=11, MSWD=1.3). Rhenium and osmium isotopic dating of molybdenite from the Huangsha quartz-vein tungsten deposit determined by ICP-MS yields a weighted average ages of 153±3 Ma and model ages of 150.2±2.1 Ma – 155.4±2.3 Ma. The age of the Huangsha tungsten deposit is 10 to 15 Ma later than the Tieshanlong granite, which shows that there might have been another early Late Jurassic magmatic activity between 150 and 160 Ma, a proces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 this area. The Tieshanlong granite, the Huangsha tungsten deposit and the Pangushan-Tieshanlong ore field were all formed around 150–170 Ma, belonging to products of a Mesozoic second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ed molybdenite Re-Os dating result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the timescale of the associated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is 2–6 Ma in the tungsten deposit and the timescale of independent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is 1–4 Ma, implying the complexity of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Times of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Yanshanian, which includes three stages of 133~135 Ma, 150–162 Ma, and 166–170 Ma, respectively. The 150–162 Ma-stage is in accordance with ages of large-scale W-Sn mineralization, which is mainly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associated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with development of an even greater-intensity independent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Independent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before and after large-scale W-Sn mineraliz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favorable prospecting period for molybdenum may be in Cretaceous and early late Jurassic.  相似文献   
416.
为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的矿物学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利用电子探针测试和镜下鉴定手段对矽卡岩矿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等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以透辉石为主,甲玛矿床矽卡岩属于交代矽卡岩中典型的钙矽卡岩。结合前人对矿区矽卡岩、围岩和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矿床成矿年代学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系矿区花岗岩类岩浆交代大理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17.
乌元康 《大气科学》1989,13(3):273-279
本文描述了一个全球原始方程谱模式及其方程组。模式在垂直方向取σ坐标,水平方向用球面勒尚得函数表示,并用三角形截差法取21个波,模式中包含有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时间积分采用半隐式方案,并考虑了地形的影响。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有能力模拟出人气环流中的许多基本特征。例如,纬向平均风场、温度场、径向环流、南北方向上物理量的交换和输送等等。模式在北京气象中心M-170机上积分一天,时间步长取45min,需要20min CPU时间,内存62k字节。因此该模式可以在国内大部份中型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418.
赣南钨矿新类型及“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赣南具“世界钨都”之称,特别是易识别、易选的石英脉型钨矿床闻名遐尔。近20年来,在开采开发石英脉型钨矿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了一种新的钨矿类型,即八仙脑式的破碎蚀变岩带石英脉复合型钨矿。本文通过对八仙脑钨矿成矿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五层楼+地下室”的找矿新模型,以期对该区的新一轮钨多金属矿找矿有所启迪与帮助。该模型已经对老庵里、金银庵等大、中型钨矿的勘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19.
大兴安岭南段三叠纪基性火山岩时代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应用火山岩锆石U-Pb LA-ICPMAS法和基质Ar-Ar法定年,表明大兴安岭南段存在三叠纪玄武质岩石,其年龄为214~250Ma。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反映三叠纪火山岩为亚碱性和低K拉斑玄武岩系列,部分岩石具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性质,但主要呈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岩浆活动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说明三叠纪基性火山岩岩浆源区主要为岩石圈地幔,但局部地区有软流圈物质加入;岩浆演化过程受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并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三叠纪大兴安岭南段处于中亚造山带后造山伸展阶段,基性岩浆形成于软流圈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拉斑玄武岩和辉绿玢岩脉即为伸张条件下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推测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可能具有西段造山和造山后伸张作用稍早于东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0.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SRXRF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束分析是一种无损而又具有较低检测限的技术,但在地学上的应用较少。本文尝试用SRXRF技术对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和丹巴白云母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同一矿床的同类样品的SRXRF图谱形态相近,说明测试状态稳定和测试结果可信。在甲基卡矿区,相对于石英脉,锂辉石矿脉石英中的包裹体检测出较多的Fe、Mn、Co元素,并出现Ti、Rb、Ga、Zn等元素。在丹巴矿区,相对于李家工地白云母矿脉,春牛场伟晶岩检测出S及Zn,Fe的含量也较高。相对于丹巴矿床,甲基卡矿床中的包裹体相对富集金属元素,特别是Ga、Rb等。这些测试结果显示出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和丹巴白云母矿床流体组成的差异,以及矿化和非矿化伟晶岩流体的差异;说明了SRXRF是一种有效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手段,但还需要降低SRXRF探针聚焦光束光斑的大小,提高测试数据的定量化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