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1篇
  免费   2336篇
  国内免费   3215篇
测绘学   1498篇
大气科学   1311篇
地球物理   2106篇
地质学   5520篇
海洋学   1571篇
天文学   232篇
综合类   725篇
自然地理   1279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777篇
  2009年   720篇
  2008年   739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5篇
  1928年   3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Seasonal dynamics of elemental sulfur in two coastal sedi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elemental sulfur (S0) analysis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reduced sulfur compounds was adapted for the use in reducing sediments. The S0 distribution in two coastal sediments was studied regularly from summer to winter and compared to factors regulating the S0 accumulation, such as redox potentials, the rate of bacterial sulfide production and the general sulfur chemistry. Dense coatings of sulfur bacteria developed on the sediment surface of a sulfuretum which had an S0 concentration of up to 41 μmol S cm?3. The 2·5-mm thick bacterial coating contained 40% of all S0 in the sediment. A more typical marine sediment with a few cm thick oxidized surface layer had an S0 maximum of 1–3 μmol S cm?3 at 2–4 cm depth. The S0 maximum in both sediments increased from summer to winter as the sediments gradually became more oxidized. The deeper layers maintained a low S0 concentration. Most of the S0 in the upper few mm of a laboratory sulfuretum was present inside sulfur bacteria and actively migrated up and down with the bacteria depending upon the changing light and oxyge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2.
综合了多个沉积物声学测量的实验方案,提出适合研究柱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方案。对黏土质粉砂的物理性质和声学性质作了相关处理,得到了在高、低两种测量频率下该类型沉积物的波形特性、频谱特性和与沉积颗粒因素有关的孔隙度对声衰减比的影响。进一步作了相应的回归分析,低频时方差为0.169—0.175,高频时方差为0.029—0.032,尝试总结出黏土质粉砂类型沉积物在两种频率下的声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93.
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采用了土工膜覆盖边坡表面的方法.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采用有限元程序对用膜覆盖和不覆盖的边坡分别进行了降雨蒸发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数值分析.在计算结果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用膜覆盖后边坡能长期保持非饱和状态,土体吸力较高,其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高于无膜保护的边坡,用复合土工膜覆盖边坡有利于提高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94.
两种地方坐标系统建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强  袁永明 《四川测绘》2008,31(5):238-240
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介绍了两种不同的地方坐标系统建立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下选用不同的方法。本文介绍的方法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5.
文章介绍了全站仪交会法沉降监测,方便简洁地解决了测量人员不能进入的高速公路等特殊位置的测量问题,并通过对该方法的精度分析,论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以后类似的测量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96.
最短路径算法在旅游线路规划中的应用——以庐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庐山旅游风景区为例,以一日游为主题,结合旅游景区景点知名度和各景点的停留时间,改进了G IS中的最短路径算法,利用VC++分析旅游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关系,得出该旅游区内的三条较合理的不同主题的一日游路线。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加强对庐山风景区的开发力度,促进庐山风景区的发展,并最终能推广G IS在旅游线路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在对变形体进行监测的时候会得到一系列不同时间的观测结果,比如对滑坡的位移监测,得到一系列的坐标,通过与首期观测数据的比较可获得变形量,然而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含有误差,如何将变形信息和观测噪声分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变形是一个连续过程的假设下,以给定的验前方差为约束条件,通过三次连续逼近样条函数建立变形曲线,达到变形信号与噪声分离的目的,文中通过对某滑坡多年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
本文在目前常用的周跳探测和修复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相位减伪距组合,Melbourne-Wübbena组合,电离层残差组合三种GPS组合观测值优缺点互补,将这三种组合观测值有机结合产生可靠的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并用程序实现,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此算法能够探测和修复任意大小的周跳。  相似文献   
99.
空间智能:地理信息科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总结多年来研究GIS智能计算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调发现与应用空间模式,以增强GIS处理复杂数据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空间智能主要的技术体系由空间分析、空间优化和空间模拟三大模块构成,其技术基础包括空间统计与索引、智能代理、高级启发式,以及数学规划等系列智能技术.由于空间智能融合了机器学习、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理论,面向解决实际工程需求中大量存在的复杂时空问题,因此理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上也有重大的应用需求.随着空间智能体系的完善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它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非恒定水流计算的最优控制问题及其变分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综合利用各类可用的信息源(如水流运动规律,观测资料和统计信息),在反问题的框架下构建了非恒定水流计算的变分模型.针对模型预测的可能误差来源,给出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物理参数三类独立参量及综合控制问题的定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变分法求解这类偏微分方程最优化控制问题的基本原理及模型求解步骤.同时,为便于应用参考,选取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物理参数作为控制向量,以实际常用的水流运动微分方程为基础,导出了一、二维非恒定水流计算的通用伴随方程.并以珠江黄浦至大虎段二维潮流计算为例,展示了变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