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9篇
  免费   1568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测绘学   1032篇
大气科学   1704篇
地球物理   1816篇
地质学   4188篇
海洋学   1701篇
天文学   405篇
综合类   830篇
自然地理   114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名山分类是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之一.按成因、属性和功能等不同标准,将中国名山分成地质、气候、历史、文化、政治、军事、揽胜、探险、科考、健身等17个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992.
A fast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trajectory of a low obiter perturbed by the earth's non-sphericity. The algorithm uses a separation degree to define the low-degree and the high-degree acceleration components, the former computed rigorously, and the latter interpolated from gridded accelerations. An FFT method is used to grid the accelerations. An optimal grid type for the algorithm depends on the trajectory's permissible error, speed, and memory capacity. Using the non-spherical accelerations computed from EGM96 to harmonic degree 360, orbit integr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a low orbiter at an altitude of 170 km. For a separation degree of 50, the new algorithm, together with the predict-pseudo correct method, speeds up the integration by 145 time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algorithm while keeping the errors in position and velocity below 10−4 m and 10−7 m/s for a 3-day arc. Received: 28 July 1997 / Accepted: 1 April 1998  相似文献   
993.
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标  徐桂荣 《沉积学报》1998,16(1):132-136
所谓成岩相是指具有特征的成岩组构的岩体。研究成岩相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沉积物中不稳定颗粒在不同的成岩条件下的后生变化特征的研究来弄清其成岩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特征的研究,从礁相体系中划分出四种基本的成岩相类型:即海底成岩相、混合成岩相、埋藏成岩相和表生成岩相。部分成岩相又可进一步划分出成岩亚相。  相似文献   
994.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进行了分析,认为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甲烷碳同位素值与石炭-二叠系气藏的接近,在平面上变化趋势相似,而与风化壳之下奥陶系自生自储的油型气相差较大。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来源是以石炭-二叠系煤成气为主,定量计算表明,在中部气田的大部分地区,石炭-二叠系来源气的比例大于70%。  相似文献   
995.
二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林  秦建中 《地球化学》1998,27(6):592-598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动力学模型等方法恢复二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的热演化史,二连盆地图参1井磷灰石退火浓度为1600-2774m,对应的退火温度为64-102.7℃,图参1井现今温度小于最高古地温,这是由于二连盆地地温梯度逐渐降低及地层发生抬升和剥蚀所致。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和镜质体动力学模型模拟图参1井的热演化史,在晚侏罗世时其经受的最高地温梯度分别为7℃/hm和6℃/hm。侏罗系地层在晚  相似文献   
996.
珠江口沉积柱样^210Pb法年龄测定结果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林瑞芬  闵育顺 《地球化学》1998,27(5):401-411
提供了珠江河口及河道10个沉积柱^210Pb法的CF模式(稳恒放射性通量模式)和CA模式(稳恒初始放射性模式)的年龄测定结果,并据此讨论珠江三角洲近百年来沉积环境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河道和珠江广州河道1980年以前沉积速率为0.5-1.0cm/a.1980年以后沉积速率增长加快,90年代达到4-6cm/a,沉积通量为4-6g/(cm^2.a)河口沉积速率逐年增长趋势,但一般比河道柱样小得多,  相似文献   
997.
王志华  林文蔚 《地球化学》1998,27(5):465-474
在吉林省南部元古宇石英岩内发现磁性微球粒392枚,根据其产状,形貌及一般特征,微结构和化学组成表明为陨石消融型宇宙尘,由4亚4小类组成一个宇宙尘系列,(1)金属球粒;(2)纯铁球粒,(b)FCN型(天然不锈钢)球粒;(2)氧化物球粒(a)普通铁质宇宙尘(b)铬铁氧化物球粒;(3)玻璃质球粒;(4)氧化物-金属过渡型球粒,其母体要能是一分异的FCN型石-铁陨石质陨星体,核部为FCN合金,经消融分异作  相似文献   
998.
蓝细菌聚金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丽  朱利东 《地质科学》1998,33(4):483-488
蓝细菌聚金实验研究表明:①不同的生物由于生化组分的差异,其富金能力不同,低等蓝细菌生物比动物细胞富金能力强;②金在细胞中的分布与其各部分生化组成(也就是生物配体)密切相关;③金离子进入细胞不是一种简单的扩散作用,而是通过细胞膜界面两侧物质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蓝细菌活体聚金机理主要是参与生命活动的吸收作用;④在较高温热水环境中微生物对成矿最显着。  相似文献   
999.
Doming in the southern foreland of the Dabieshan (Yangtse block,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ure  Lin  & Sun 《地学学报》1998,10(6):307-311
In China, the foreland of the Dabieshan is characterized by E–W trending domes and basins.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Wugongshan, Jiulingshan, Lushan and Dabieshan domes consist of Proterozoic metamorphics unconformably covered by late Proterozoic to Triassic sediments. Ductile and brittl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are described along the margins of the metamorphic domes. Along the N–S striking lineation, kinematic indicators show divergent top-to-the-north and -south shear in the north and south flanks of the domes, respectively. The superposition of Proterozoic phyllite over Permian–Triassic carbonates is reinterpreted as extensional allochthons formed by tilting, shearing and sliding on the layers. Plate convergence is responsible for continental subduction in the Dabieshan and deep-seated thrusting in the Yangtse plate. As compression continued, the thrust contacts were folded and several antiformal stacks developed. Domal uplift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gravity-driven extension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000.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字化台网P波波形资料及台湾台网P波初动方向资料,研究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邻近地区(北纬21~26°,东经115~120°)ML≥58级共5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这次73级地震的矩张量解以双力偶成分为主,是断层面接近NW走向的正断层。断层面的走向与大震前地震的条带分布走向及余震分布显示的破裂图象较相象,震源机制的张应力轴接近水平,近NE走向;压应力轴几乎垂直,近NWW走向,似乎表明这次地震是受菲律海板块向欧亚板块北西向挤压的力源控制。从P轴接近竖直而T轴接近水平来看,发震断层为强烈拉张性正断层,可能还同时存在垂直向上的应力作用。其它4个强震的震源机制解与73级大震的差别较大。这些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复杂性,表明台湾海峡地震序列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