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532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永安岩体位于钦杭结合带南部,属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复式岩体的一部分,其岩石类型为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对永安岩体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年龄为252. 8±3. 3Ma,为晚二叠世花岗岩。对永安岩体花岗岩进行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富Al、高K,铝饱和指数A/CNK均大于1. 1,标准矿物分子刚玉均大于1%;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弱负铕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Ta)和Ba、Sr。花岗岩的锆石εHf(t)=-14~-8,tDM2=2. 3~1. 8 Ga。通过本文工作,结合前人关于永安岩体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Hf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的分析资料,认为永安岩体岩石为强过铝质S型壳源花岗岩,地幔组分没有提供成岩物质,但地幔底侵作用为成岩提供了热能,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62.
基于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两种影像去雾方法。多时相参考影像去雾方法利用同一地区没有雾的影像作为参考,运用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获取地面低频信息将雾去除。自动影像去雾方法是基于拓扑分析的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影像的纹理和特征信息,将同一场景中的雾和地面信息分离,从而获得去雾后影像。通过青岛地区大量遥感影像数据测试,证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63.
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甲烷柱浓度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CH4)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CH4浓度的分布情况,本次研究基于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GOSAT)和大气红外探测仪(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卫星反演的数据产品,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GOSAT反演的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年均浓度由2011年的1817×10?9增长至2018年的1875×10?9,高于东三省、华北平原和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平均年增长量为8.2×10?9 a?1。各省年际增长幅度略有差异,纬度偏低的江西、湖南和浙江三省大气CH4浓度高且增长量偏大,纬度偏高的湖北、安徽和江苏三省大气CH4浓度略低且增长量偏小。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呈现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湖北、湖南、江西和浙江峰值出现在9月,安徽、江苏峰值出现在8月。垂直方向上长江中下游六省CH4浓度随气压降低,浓度逐渐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近地面层GOSAT反演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高层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AIRS反演的大气CH4浓度空间分布上北高南低,与GOSAT反演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AIRS主要反映了对流层中层大气状况而GOSAT更多的反映了近地面层大气CH4的变化。其垂直方向上呈现高度越高,浓度越低,不同高度上秋季浓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64.
沿海沿江城市地下开挖产生的工程渣土含泥量大、含水率高且较松散,主要运往渣土场进行堆填处置。由于产量巨大而处置场地有限,许多渣土场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堆填速度快、缺乏排水设施、超高超库容堆填等问题,容易引发堆填体失稳事故。目前对于非饱和工程渣土堆体在快速堆填过程中的失稳机制认识尚不清晰,尤其是对这一过程中的高饱和度工程渣土强度增长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以深圳红坳渣土场填料——花岗岩风化料(CDG)填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初始饱和度土样进行三轴不排水不排气等向压缩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CDG填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随围压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增长速率与试样初始饱和度密切相关;当土样压缩后的饱和度超过0.7,不排水强度随围压的增长速率显著降低。基于有效固结应力法的原理,结合Hilf孔压公式和修正剑桥模型,提出了一种工程渣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估算方法,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对初始饱和度高于0.6的CDG填土的适用性。利用该方法确定的不排水强度cu与正应力σn的关系可应用于高饱和度工程渣土快速堆填中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5.
对吉中地区金珠镇营城组火山机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该套地层的岩石组合及地层序列,确定了研究区出露的营城组地层为一套陆相酸性火山岩,同时进行了区域地层对比.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分析,采用LA-ICP-MS测试方法获得206 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04.5±1.5) Ma,揭示了取样点处的该套地层火山岩形成年龄,确认了营城组的时代属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6.
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川西甘孜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破坏作用。文章从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两者在空间分布的规律。认为活动断裂是川西甘孜地区地质灾害孕育的内动力条件之一;在空间位置上关系密不可分,在主要活动断裂0~1 km范围内0.095处/km2、1~2 km范围内0.050/km2、2~5 km范围内0.029处/km2频发。在活动断裂沿线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亟待落实,可为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矿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之北部Cu-Pb-Zn-Ag-萤石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越。该文通过地质测量、槽探工程和钻探工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结合已有的坑道工程,总结矿体的空间分布、赋存状态及控矿因素,开展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工作;通过对成矿地质体及成矿构造的综合研究,判断成矿时代,探讨成矿机理。研究表明:该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印支晚期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NE向主断裂及次生的压扭性断裂是矿区的主要导矿、贮矿构造。运用研究成果探明该萤石矿床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扩大了萤石矿床的资源前景,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8.
2008年5月27~29日源自内蒙古南部的沙尘暴于5月30日到达厦门.受其影响,30日晚厦门风速最高达到12.6 m/s;31日本监测站大气中CO、NO2和NO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从551.3μg/m^3下降至218.9μg/m^3,从25.0μg/m^3下降至6.7μg/m^3,从8.1μg/m^3下降至0.1μg/m^3;6月1日其分别回升至682.4、28.7、6.5μg/m^3.与CO、NO2和NO不同,PM10和SO2含量在5月31日没有明显变化,PM10含量从5月31日晚的10.1μg/m^3上升至6月1日的232.6μg/m^3,SO2含量从5月底的25.0μg/m^3上升至52.0μg/m^3,并且两者的变化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R2=0.65).据此认为本次沙尘暴到达厦门时,在引起PM10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引起了SO2含量的升高.这是沙尘暴引起中国南方城市SO2含量升高的首次报道.尽管目前SO2在中国的分布和传输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沙尘暴在中国南方城市传输SO2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9.
利用显微镜观察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胚胎的发育过程,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长蛸胚胎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成变化与其胚胎发育的过程密切相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可溶性蛋白的组成由高分子质量向低分子质量的蛋白转化,相对分子质量为37kDa的谱带从黑珠期起缺失,相对分子质量为47 kDa的新谱带在器官形成期时出现,黑珠期和胚胎逆转期新谱带的表达量增加,相对分子质量为44.5 kDa的新谱带在黑珠期时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41 kDa的新谱带在胚胎逆转期时出现。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成的这些特征变化,可作为胚胎发育早期营养代谢的指标,指导人工育苗生产,提高胚胎孵化率。  相似文献   
70.
论述一种GIS支持下的基于"单元簇”概念和遗传建模的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分析方法及在多目标矿产预测中的应用.在以往矿产定量预测中,根据随机抽样思想进行单元划分,对空间信息利用不够充分.用单元的空间组合("单元簇”)代替单元作为定量类比的基本单位,从而能较好实现地质变量值及其所反映的局部地质空间结构的定量类比;将单元作为GIS区图元,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单元及单元簇的管理和操作;以已知样品判对率最大为适应值计算准则,用遗传算法建立线性判别函数,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多目标矿产定位预测.以新疆康古尔塔格地区金矿预测实例说明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