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广东三水盆地油气田与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三水盆地是我国东部新生代裂谷型盆地,不仅赋存油气藏,而且分布有超大型富湾银矿床、大型长坑金矿床等一系列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多金属矿(化)点星罗旗布,找矿前景很为可观。三水盆地的油气藏与金属矿产具有“四同”特征,即同一成矿(藏)时代;同一构造体系控制;同一成矿(藏)物质来源;同一成矿(藏)作用。其成矿机理和环境是与地幔柱活动和深部软流圈(低速高导层)上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2.
地下水污染调查需要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确定地下水污染程度.为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自行研制了FFS-A型地下水定深取样器.对该取样器工作原理、制作材料及野外试验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3.
玛纳斯地震区地壳浅部构造特征探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精度的浅层地震勘控方法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查明了玛纳斯地震区玛纳斯背斜的浅部地壳结构特征,它主要由一个逆掩推覆构造和两个局部背斜组成,存在一条盲断层和两知地表出露断层,结合附近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确定了每条断层的活动年代,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深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和玛纳斯地震的发震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浅层资料  相似文献   
124.
李四光(1953a)创建了结构面的概念,定义为:“为描述和制图的方便,各种结构要素在三度空间的方位可以用结构面表示出来”。李四光(1953b,1999)将结构面按力学性质分为张性、压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五类。陈国达等1978年创建了成矿构造的概念,定义为:“与矿床形成及改造有关的构造”(陈国达等,1985)。叶天竺等(2014)认为,成矿构造与成矿作用有着复杂的组构关系,是既控制了矿体的赋存空间,并提供了成矿作用动力来源的综合系统;同时,成矿作用空间定位涉及岩性、断裂、裂隙、物理化学界面,实质上已经超出了经典意义上的“构造”概念;故根据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为了描述成矿空间位置广泛存在的特殊界面,提出了“成矿结构面”的概念。成矿结构面指成矿作用过程中赋存矿体的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岩石物理及化学性质不连续面,也就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  相似文献   
125.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指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地区。该地区与东北及华南地区一样,也存在着岩石圈减薄和岩石圈破坏的现象。华北克拉通古生代与新生代的橄榄岩包体地热值分别为40mW/m~2和80mW/m~2,地热增高是岩石圈破坏的重要因素。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GRACE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呈巨型环状展布,可能是地幔亚热柱所致。区内郯庐断裂带呈NNE向纵贯切割,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成果反映,该断裂带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正断层,所组成的大型"花状"复杂断裂构造带,切穿地壳、莫霍面,直至岩石圈地幔,起到破坏岩石圈的作用。S波速成像结果证实,在苏鲁造山带下方,分布的碎块状波速扰动带延伸300km,应是中生代扬子板块走滑俯冲、断离、折返的产物;而在渤海湾盆地下方,下地幔也存在陡倾的破碎带,延伸300km,在岩石圈76km处及其深部,S波速降低,扰动很剧烈,可能是地幔柱头部呈粗大状的反映,故可认为渤海湾盆地是由蘑菇云状的地幔柱形成。再从华北克拉通的大陆根来看,东部为A型反时针pT轨迹麻粒岩分布,而中西部则为B型麻粒岩,这是因为东部新太古代绿岩带中赋存有科马提岩,其岩浆温度可高达1 600℃,如用幔柱构造模型解释成因最为合适。通过研究近年大量地震反射P波和S波层析资料,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及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的相互作用,深部的地幔流体常沿构造破裂带运移,促使岩石圈拆沉,并发生热侵蚀作用,形成酸性大火成岩省(SLIP)、裂谷型盆地的广泛分布和成矿成藏作用的"大爆发"。由此认为,建立区域构造模型将有利于指导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6.
南京市居民网络购物行为特征——以书籍和衣服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ICT)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居民的购物消费行为和传统零售业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不同商品类型的居民购物行为具有一定差异。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南京市居民网络购物行为特征,并区分不同商品类型的居民网购行为特征差异,对理解网络购物和实体购物相互作用关系及网购对于交通出行和城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居民网络购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类型商品、不同频率网购人群在社会经济属性、空间特征、网络使用及购物习惯、购物态度上有明显差异,其中不同频率网购衣服的人群在特征上的差异更为显著,体验型商品对网络购物这一新型购物方式的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27.
为了提高BDS实时动态定位(RTK)的解算精度,文章研究一种基于非差观测模型的BDS单参考站RTK算法和非差改正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统一的精密定位数学模型,利用参考站的非差误差改正数以单颗卫星为对象进行误差改正:固定非差宽巷整周模糊度,并固定非差整周模糊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非差观测模型可实现BDS单参考站RTK定位,并获得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8.
雷州半岛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变化的泥炭沉积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雷州半岛北部湛江市郊屋山村和遂溪县下录村两个泥炭剖面的沉积地层和多种气候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两个剖面呈现大致相同的变化特征,表明区域气候是影响此地区泥炭发育的重要因素。在50~30 cal.kaBP期间,此地区气候表现出显著的相对温暖湿润特征,且期间存在多次短尺度的波动,其中千年尺度的Heinrich事件H3—H5在本文中有很好的揭示,其他的一些气候快速变化事件与南京葫芦洞石笋和格陵兰冰心氧同位素记录也有较好的吻合。30 cal.kaBP之后,气候转向相对冷干。气候指标的红色噪声谱分析揭示出约1440 a全剖面最为显著的周期,与大洋热盐环流推动的约1500 a的D-O循环周期相似。雷州半岛北部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中气候变化与高纬度地区冰量以及东亚季风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9.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济宁市霄云矿区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的15期高分辨率RADARSAT-2XF模式影像开展解译处理,获取霄云矿区的时空形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开采工作面位置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矿区开采引起的形变迹象,满足采煤沉陷区下沉信息精确获取的监测要求,为大范围开采沉陷信息的获取及影响程度的划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0.
杜兵盈  刘飞  刘勇  刘宇崴  高洪岩  甄淼  张铁安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2-2022010002
我国东北古生代—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矿床发育,为我们认识中国东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在系统总结黑龙江省中东部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和矿床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并识别出洋内弧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等岩石类型,并将研究区二叠纪—早侏罗世洋陆演化与成矿划分为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早侏罗世三个阶段。(1)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侧的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岩和TTG岩类记录了古太平洋初始俯冲和洋陆俯冲,由于该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间弧后拉张形成牡丹江洋,这期间佳木斯地块上的金矿围岩花岗岩类为与古太平洋俯冲背景有关的I型花岗岩。(2)早—中三叠世牡丹江洋发生双向俯冲消减,其中与牡丹江洋西向俯冲板片后撤相关的成矿序列为斑岩型钼矿。(3)晚三叠—早侏罗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受到古太平洋持续俯冲,以及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牡丹江洋闭合,形成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碰撞、碰撞后伸展以及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岩浆事件,该时期主要形成早侏罗世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