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346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雷达地物回波模糊逻辑识别法的改进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地物回波是影响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模糊逻辑的算法,从识别降水回波和地物回波的特征参数中,选择了效果较好的6个特征参数。根据降水回波与地物回波的特征差异,进行模糊化处理,得出每个象素是地物的可能性,对超出地物阈值的象素点则识别剔除。并针对以前方法对镶嵌在降水中的地物以及小尺度对流云地物过度抑制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一是通过在剔除地物回波的基础上增加了回波填补的功能,将降水区域中的"回波空洞"进行有效填补;二是将地物判别阈值由固定的常数变为随距离变化的函数,减小对流云特别是小尺度强对流云边缘地物的过渡抑制。最后用统计平均法检验了整个质量控制算法,通过比较天津雷达质量控制前后的回波强度累加平均图,表明该算法对地物回波有显著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地表热通量遥感反演及与下垫面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日本埼玉县熊谷市为研究区,应用ASTER热红外遥感图像,采用PCACA模型以及理论定位算法,对城市地表热通量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进而分析城市下垫面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以及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PCACA模型应用于城市区域地表通量估算是可行的.这种算法可以大大减少在下垫面结构复杂的城市区域进行地表热通量估算时所需的参数,并有效降低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城乡不同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地表下垫面类型的波文比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旱田>公共绿地>水域.在相同的外部气象条件下,与城市周边的植被覆盖区相比,城市人工建筑用地具有较高的显热通量,较低的潜热通量,以及较高的波文比.由于城市地表显热通量和波文比明显高于周边植被覆盖地表,导致城市地表向低层大气供热的增加,这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老道沟铜多金属矿床产于燕山早期闪长岩侵入体之中,为受断裂控制的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矿床。矿区成矿早期以铜矿化为主,晚阶段以铅、锌和银成矿为主。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晚阶段石英中均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26.9℃~298.5℃及179.3℃~265.4℃,盐度分别为5.26%~9.47%NaCl和2.57%~6.30%NaCl,表明成矿流体总体属中-低温、较低盐度热液体系,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根据矿化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94.
基于GIS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能力扩展到更大空间尺度,根据相邻和相近农作物种植区域的一致性,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模型区域化应用和拓展。建立了气象等级划分标准,在Oracle农业气象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支持下,采用Visual Basic.NET和GIS组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系统。该系统可对北方草原蝗虫、东北玉米螟、江南稻飞虱、黄淮棉铃虫、黄淮小麦条锈病、江淮江汉小麦赤霉病和西南地区水稻稻瘟病7大类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进行实时预报,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369)较大,间接作用(0.259)最小;体高、尾柄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28,0.14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周长1的间接作用(0.363,0.296)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0,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周长1、体高、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 =-2154.095+42.072x1+33.936x2+72.687x3+50.538x4.  相似文献   
996.
In situ observations,satellite data,and the output from an eddy-resolving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were used to study the generations and propagations of an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NSCS) during the winter of 2009-2010.In the NSCS,the anticyclonic eddy firstly appeared to the west of the Luzon Strait,migrated generally along the continental slope and dissipated around the Xisha Archipelago. The evolution of the warm eddy contains three phases:development,maturation,and decay.The eddy mainly stayed near 119.7°E in December and then gradually moved to 118.7°E until January 15,when its intensity,as indicated by the thermoclin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nomalies,increased significantly,reflecting the growth of the eddy.The eddy reached its peak on January 15 and persisted until February 23. During this period,the eddy propagated westward to 116.4°E.After,the warm eddy weakened significantly and dissipated finally near the Xisha Archipelago.  相似文献   
997.
美国东岸,自纽约长岛经马里兰、新泽西直至弗罗里达基本属于沙坝渴湖岸,岸外的内、外陆架上分布一系列水下沙脊及脊间沙带、沙丘和沙波等次一级底形。按新泽西岸外20-80m水深处35个沙脊的统计,脊长约2~11km,宽约1~4km,长宽比界于2:1~3:1之间,与世界典型沙脊长宽比40:1比较,本区沙脊属于短轴浪控型,脊高约1~3m,或者更高。向NE10°~30°伸展,两坡不对称,上游坡平缓,下游坡较陡,约2.5°~7.0°。按34-48m水深处的“黄金沙脊”上的20余钻孔岩心分析和HC年龄测试,划分沙脊自下而上3层地层:9~11kaBP以前的平原陆相层;9—5kaBP的下部沙脊沙层;5kaBP以来的上部沙脊沙层。上部沙脊层不断向下游SE侧超越迁移,局部定位观测的沙脊迁移率为1~2m/a。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短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LandsatTM图像的解译成果 ,分析了北京市 1985~ 2 0 0 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在这 15年的时间里 ,北京市林地和城乡、工矿、居住用地的转移趋势明显 ,两者的转移率分别达到 4 0 78%和37 60 % ,主要以林地内部、林地向草地转移、居住用地的内部和工矿废弃地还林还草等类型为主。同时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99.
Sargassum horneri is a foundational species and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floating seaweed stock along the northeastern coast of Asia. In this study, bent...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区域多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象要素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的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