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21.
为应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生计恢复力研究成为群体或个人应对外界干扰、减少贫困和提高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生计恢复力的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对推动生计恢复力创新研究的重要启示。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在生计恢复力的概念上已达成初步共识,但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缺乏普适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缺乏深度融合,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待拓展。今后应加强生计恢复力理论方法研究,构建国内生计恢复力研究的一般范式;开展空间技术应用与个体福祉研究,拓宽生计恢复力评价内容和方法;加强分析多重干扰下生计恢复力动态演化机制,深化生计恢复力适应性管理综合研究,非农个体生计恢复力(尤其是旅游生计恢复力)的研究是拓宽生计恢复力理论研究和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22.
东准卡拉麦里地区放射虫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拉麦里中段南明水地层中的放射虫硅质岩出现元素地球化学明显不同的两类.一类具有洋脊-深海沉积的元素组合特征:Al2O3/(Al2O3 Fe2O3)值分别为0.11~0.19(<0.4),低ΣREE(6.34×10-6~26.37×10-6),低LaN/YbN(0.02~0.16),Ce/Ce*值为0.002~0.08,LaN/CeN为1.29~1.97;另一类具有大陆边缘-半深海沉积的元素组合特征Al2O3/(Al2O3 Fe2O3)值为0.44~0.64, 高ΣREE(91.1×10-6~107.14×10-6),高LaN/YbN(2.36~2.39),Ce/Ce*值变化范围为 0.64~1.07,LaN/CeN为0.89~1.14.洋脊-深海与半深海-大陆边缘(受陆源影响较大)的硅质岩共存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既为卡拉麦里地区古大洋或深海盆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又反映了卡拉麦里古生代大洋盆快速扩张、闭合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23.
破裂长度、地震矩及地震应力降与震级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对于地震矩及地震应力降与震级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对于大地震而言,可以近似地认为地震应力降与震级无关。但这种关系不能简单的外推到中小地震中,即使对于同一震级范围,上述参数也还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下面给出一些理论分析结果和实测数据的实例。  相似文献   
524.
为了解水下强噪声对大黄鱼的影响,结合行为学方法开展了3个年龄的大黄鱼声刺激实验.结果发现:3个年龄的大黄鱼在水中声压约10Pa时均能对声波发生条件反应,但是,它们的声波敏感频率和直接致死的声压阈值差异较大;1个月幼苗和8个月小鱼的声波敏感频率分别为800Hz和600Hz,直接致死的声压阈值约为40Pa和4kPa.13个月大鱼的声波敏感频率也在600Hz,但当声压达到4kPa时,鱼群受惊吓明显,且未能直接致死.另外,这些曾经暴露在强声波中的各年龄段的大黄鱼在随后48h里较多出现相继死亡的现象.表明这些长时间暴露在水下噪声中的大黄鱼可能会因累积效应引起行为模式改变和间接致死等慢性危害.  相似文献   
525.
利用1961—2012年华南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外强迫信号可能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位相年,华南前汛期发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概率比PDO暖位相年大,且暴雨强度偏强,持续时间偏长;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呈现不同的特征,PDO冷位相配合冬春Nino区海温异常,华南前汛期易出现强度较强、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太平洋海温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外强迫信号可能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进而影响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526.
潘泽瀚  吴连霞  卓冲  杨飞扬 《地理学报》2022,77(12):3072-3089
把握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演变规律对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老龄化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重心—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刻画2010—2020年中国省域城乡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动态演化过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环境污染与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变迁,主要发现:① 2010—202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总体上升,但城乡差异进一步扩大,城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东—中—西”递减格局趋于强化,乡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向“南高北低”转变;② 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乡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的首要因素,但作用趋于减弱,乡城人口流动导致老年人口健康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③ 环境本底因素作用减弱,环境污染因素作用增强,环境保护举措在城镇地区呈现健康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527.
针对航空影像场景复杂,干扰直线匹配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几何编组与局部均值标准差直线描述符(MSLD)的直线匹配算法。首先,利用直线检测器(LSD)获得影像的直线特征信息,将直线与直线间的几何特征作为约束条件进行编组,获得两幅航空影像的直线对;其次,运用核线约束确定候选直线对,并依次构建参考与候选直线对的支持区域,利用仿射不变性统一支持区域的大小,借助MSLD进行直线对外观的局部描述;然后,结合欧氏距离与最邻近比值计算航空影像中直线描述符间的相似性,进而确定匹配结果;最后,结合共线约束完成对匹配结果的检核,获取精确的同名直线。试验选择不同场景类型变换下的航空影像数据,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可以较好地应对航空影像直线匹配效果不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28.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研究领域涉及地质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国内外大量资料的调研,论述平衡剖面在盐构造恢复、海底斜坡构造恢复及在强烈挤压区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从地震观点与平衡观点的不统一性及平衡剖面的精度问题讨论该技术的不足。认为平衡剖面技术在处理复杂地质问题方面还有待完善。随着地质资料精度的提高,该技术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9.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的玄武岩、堆晶岩、(超)基性熔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组成,为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区,出露有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组合。研究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找矿前景较好。在全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完达山地区16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u、Ni、Cr、Bi、Hg异常高值点多、离散性强,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优越,成矿潜力强。Au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岩相关,Ni、Cr成矿作用主要与(超)基性岩浆熔离作用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构造、物探和已知矿床(点)等信息,优选出4处成矿远景区,即258高地金成矿远景区、八里桥—仙人台铜镍钨锡成矿远景区、四平山—358高地金银成矿远景区和跃进山—先锋北山金银铜铁成矿远景区,为完达山地区整体找矿工作部署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0.
宝塔组灰岩广泛分布于扬子区,以独特的"龟裂纹"构造,成为区域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但"龟裂纹"形貌与岩石内部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尚不明确。基于野外露头和定向切面观察,依据颜色和形貌,将该灰岩划分为"灰黑色网纹"和"灰白色基质"两种组分;垂直岩层的切面上,二者空间分布杂乱,"灰黑色网纹"并非"V"字形排列;平行岩层的风化表面与新鲜切面均呈网纹状,在形貌上基本一致。运用阴极发光、荧光、扫描电镜、TOC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对"灰黑色网纹"和"灰白色基质"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前者颜色较深,为硬度较低的生物碎屑灰岩,有机质含量较高,荧光下可见沥青脉;后者颜色较浅,为硬度较高的泥晶灰岩,有机质含量较低,荧光不明显。两种组分在颜色、空间排列特征和抗风化能力方面的差异,是宝塔组灰岩在地表产生"龟裂纹"形貌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