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13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Up to date, very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hytoextraction ability of hyperaccumulators in the real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follow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hyperaccumulators using hydroponics tests. In the present study, amended with a chemical-mobilizing agent of ethylene diamine triacetic acid (EDTA), the manganese accumulation, tolerance and the hyperaccumulating ability of two hyperaccumulators Phytolacca americana L. (Phytolaccaceae) and Polygonum hydropiper L. (Polygonaceae) proved by previous hydroponics tests were examined using pot experiments with paddy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Mn (1,047 ± 53 mg kg?1) collected from one site in the vicinity of one manganese mine in Xiu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and shoot biomass of P. americana and the chlorophyll production of P. hydropiper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EDTA treatments while the chlorophyll production of P. americana was oppositely obviously promoted by EDTA. It is noteworthy that, with or without EDTA treatment, the shoot Mn concentrations of both plant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hyperaccumulator threshold, indicating these two plants concealed their hyperaccumulating ability in the studied soils. Thus, further detailed studies need to be conducted to promote the metal hyperaccumulating capacity of these two plant species under comparably low Mn-contaminated soil conditions as shown in this study before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se Mn hyperaccumulators identified in laboratories to the phytoextraction of lightly or moderately Mn-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s.  相似文献   
92.
大骨节病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九寨沟县的主要地方病病种,不仅残害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还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大骨节病在九寨沟县的分布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植被及流域状况等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九寨沟县大骨节病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阐述,可为大骨节病病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中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中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95.
陡坡路堤土工格栅加筋机制与合理铺设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勇 《岩土力学》2008,29(4):925-930
土工格栅加筋作用机理复杂,测试难度大,结合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工程,开展了现场变形监测,并针对土工格栅特点,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试验和计算分析表明:铺设土工格栅能有效地限制路堤沉降与坡脚水平位移,保证路堤的稳定性。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较好,据此分析了土工格栅长度、弹性模量及铺设间距与路堤变形的关系,土工格栅弹性模量越大,加筋效果越好。有效而经济的土工格栅长度是6.5 m,铺设间距是0.6 m。  相似文献   
96.
陷落柱地震波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典型的圆锥形陷落柱构建模型,采用声波方程对其地震波场响应进行模拟.分别从炮点位于陷落柱顶以及位于陷落柱顶一侧较近的两种情况对陷落柱地震波场特征进行细致分析.我们认识到了陷落柱柱壁绕射是陷落柱地震响应的重要特征.陷落柱的"反射--透射波"以及"透射--反射波"可成为识别陷落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7.
由于混凝土材料与岩土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比热容与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温度的循环变化下使得喷射混凝土边坡容易于喷层与岩土层的结合面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考虑地应力与温度应力的耦合作用,分析了在一定的边界温度作用下不同时刻边坡喷层面的水平位移,以及喷层与岩层结合面处的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在温度应力与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喷混凝土边坡坡顶与坡脚均为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通常坡顶的破坏型式为拉张破坏而坡脚则为剪切破坏;边坡内的温度分布、边坡表面的位移与应力的变化均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这一规律与实测规律比较吻合。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变化剧烈时边坡的防护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MSC MARC的高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能力与强大的二次开发接口为复杂三维地质数值模型的建立与三维构造应力模拟与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并可以通过二次开放子程序建立复杂的岩石本构与破裂准则。本文基于MSC MARC建立了新疆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背斜构造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构造应力模拟分析和裂缝预测。裂缝预测结果与实际动态资料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99.
辛福成  李志勇  黄福学 《地质与资源》2007,16(3):218-221,225
辽宁省兴城市团山子地区位于青龙-葫芦岛近东西向断裂的东段,碱厂岩体南缘,八家子-杨家杖子多金属成矿区的中南部.通过钻探证实,金矿化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碎裂蚀变岩型,具有低品位、大矿量特点,在辽西地区属首次发现.为加强对本区控矿构造特征和金矿化赋存规律的研究,采用了放射性物探方法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由于该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在区域上寻找该类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0.
昆秦接合部志留-泥盆纪侵入岩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年代学研究,确定昆秦接合部存在志留-泥盆纪岩浆活动,采用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为382~423Ma,即志留-泥盆纪.岩体以小岩株、岩脉及构造岩片产出,普遍受后期构造作用,多数以构造片岩卷入海西期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岩带内.岩性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4种,属于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或陆缘弧及同碰撞构造环境,反映了原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及随后的陆壳碰撞过程.该阶段侵入岩在侵入时代和形成的构造环境上,与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一致,因此,昆秦接合部发育的志留-泥盆纪岩浆弧向西可与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岩带相接.志留-泥盆纪侵入岩产出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一步说明,昆秦接合部地区古特提斯多岛小洋盒形成于弧后扩张作用,与原特提斯洋的关闭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