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81.
模拟压载水排放过程,以球等鞭金藻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羟基处理20t/h压载水的中试实验。在高气压强电场作用下,将O2,H2O电离离解成OH^*等强氧化自由基,在分子层次上加工高浓度羟基等自由基溶液,泵入压载水主管道进行在线治理。实验结果表明羟基溶液在比值浓度为0.55mg/L时,在很短的排放管道中,就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死球等鞭金藻,分解叶绿素、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782.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菏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大基地一个产业(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和四个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菏泽市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进一步加快全市境内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步伐,是推进石油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实现“四个发展”要求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83.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大地构造运动演化过程,是多个陆块从冈瓦纳裂解向北漂移在不同时间与欧亚碰撞的结果,羌塘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中生代成盐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盐成钾条件,通过前期研究中依据室内海水蒸发实验模拟结果提出的多级盆地海水迁移变质成盐成钾模式,对羌塘地区开展找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摸清盐湖资源中钾、锂、镁、硼关键元素的成矿、迁移和富集规律,对后端盐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尝试阐明水-岩-盐系统的资源关联性和资源元素迁移的“源-汇”地球化学过程。在盐湖的探索和开放同时做好重点盐湖开发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构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刚性需求,为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的盐湖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通过该盐湖科学数据库功能的深度开发,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对青藏高原盐湖科学数据进行有效的梳理和科学管理。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盐湖分布区。本次盐湖专题科考聚焦青藏高原盐湖,经过近三年的科考工作,获得了大量一手科考数据,将继续推动二次科考成果转化,探索盐湖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途径,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助力。  相似文献   
784.
新近在苏北笔州市铜山县新元古代魏集组页岩中采集的一批毫米级碳质压膜化石,包括2种形态:圆形和肾形,属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元古代地层的Chuarid-Tawuid类型化石,其构造相当简单原始,代表了比震旦系陡山沱组化石生物群更石老的生命类型。  相似文献   
785.
柴达木盆地作为一个典型干旱内陆盆地,其蕴藏的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建立影响盆地地下水富水性的特征数据库,采用熵权法和TOPSIS结合的4种模型,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空间富水性分别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造成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空间富水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度(35.35%)、蒸发损失(26.92%)和入渗补给(18.90%)。盆地西北地区为弱富水性,中部地区为较弱富水性,南部和东部富水性较强。4种模型中E TOPSIS 2模型取得了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最后,将评价得分和140个单井涌水量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基于E TOPSIS 2得分的盆地单井涌水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6.
海床基自动监测平台技术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海床基自动监测技术国内外进展,就海床基自动监测平台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海床基自动监测平台系统是携带众多海洋环境观测传感器在海底工作的、自容式综合测量装置。它可布设于河口、港湾或者近海海底,对悬浮泥沙参数、海洋动力参数、温、盐和水质进行长期、同步、自动测量;系统回收后,通过系统软件建立各种海洋动力条件下特别是大风浪条件下悬浮泥沙的运移规律;建立温、盐、水位、流速剖面和通量、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将多个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建立起海洋水体交换生态环境的时空联系,为科学地管理、治理和利用海洋自然环境造福人们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