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洋脂肪酶ADM47601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和明胶等材料, 进行对脂肪酶ADM47601的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壳聚糖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条件为2% (W/V)壳聚糖, 10% NaOH, 1%乙酸, 0.25%戊二醛, 每克载体添加840U脂肪酶时,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87.06%。使用海藻酸钠-明胶固定化脂肪,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54.45%。使用聚乙烯醇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33.22%。使用海藻酸钠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17.11%。对比四种不同固定化酶方法, 脂肪酶活力回收率高度高低顺序为: 壳聚糖吸附交联法>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包埋法>聚乙烯醇-硼酸法>海藻酸钠包埋法。  相似文献   
72.
利用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十五”数字化之后34次 ML2.5~ML5.2级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反演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 f)=469.5df0.3141;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出41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出仪器安置在山洞且地处外界干扰小的台站没有明显的放大效应,而其它台站尽管都是基岩台...  相似文献   
73.
通过选取不同的参考距离、不同质量的大地电磁实测数据作为互参考点,研究在分别采用本地电参考,本地磁参考,互参考电场,互参考磁场处理后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卡尼亚电阻率曲线及相位曲线,及分析了参考道方法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互参考方法优于采用本地参考方法,且采用磁场作为参考信号要明显好于采用电场作为参考信号,所以多用磁场作为参考信号,也表明了互参考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紫色土经济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白罗  谭振辉 《山地学报》2003,21(2):201-209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紫色土 ,保护生态环境 ,为紫色土经济林栽培提供实践指导 ,对紫色土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全垦、带垦、水平梯土、水平梯土撩壕、鱼鳞坑等 5种整地方法的土壤以及对照地 (不整地 )的土壤侵蚀量 ,观测了各种整地方法对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同时 ,对栽植在紫色土和板页岩红壤上的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不同整地方法土壤侵蚀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全垦 (81 4t·hm-2a-1,以下单位均为t·h-2 a-1) >带垦 (63 6) >水平梯土 (3 8 7) >水平梯土撩壕 (3 1 8) >鱼鳞坑 (2 4 3 ) >对照(2 1 1) ;不同整地方法对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按由好到差的顺序排列为水平梯土撩壕、水平梯土、全垦、带垦、鱼鳞坑、对照 ;在一般抚育管理条件下 ,在紫色土坡地生长发育较好的树种或品种有板栗、枣树、杨梅、枇杷、萘李、甜柿、水蜜桃 ,生长发育一般的树种有茶树、无核蜜柑、柚子 ,生长发育较差的树种有脐橙、柑、葡萄 因此 ,在坡度不大 (<2 5°)的紫色土坡地营造经济林时 ,整地方法采用水平梯土撩壕为宜 ,栽培树种可选择板栗、枣树、杨梅、枇杷、萘李、甜柿、水蜜桃 ,还可选择无核蜜柑、茶树、柚子等  相似文献   
75.
Measurements of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oil detach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re badly needed to develop new algorithms or evaluate the existing ones for temporal adjustment of soil detachability in continuous soil erosion model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Loess Plateau to quantify temporal variations in detachment rate of runoff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detachment rat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potential factors causing the change in detachment rate in the Loess Plateau.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fields of arable land (millet, soybean, corn, and potato), grassland, shrub land, wasteland, and woodland and tested in a laboratory flume under a constant hydraulic condition. The measurements started in mid‐April and ended in early October, 200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detachment rate of each land use fluctuated considerably over time. Distinctive temporal variation in detachment rate was found throughout the summer growing season of measurement in each land use. The maximum detachment rates of different land uses varied from 0·019 to 0·490 kg m–2 s–1 and the minimum detachment rates ranged from 0·004 to 0·092 kg m–2 s–1.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a paired‐samples t‐test indicated that variations in soil detachment rat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t the 0·05 level between land uses in most cases. The majo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detachment were tillage operations (such as planting, ploughing, weeding, harvesting), soil consolidation, and root growth. The influence of tillage operations on soil detachment depended on the degree of soil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operations.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topsoil over time after tillage was reflected by increases in soil bulk density and soil cohesion. As soil bulk density and cohesion increased, detachment rate decreased. The impact of root density was inconclusive in this study.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root density on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detachment. This work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temporal adjustments to soil detachment rate in continuous soil erosion models in the Loess Plateau.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鸟蛤(Cardium sp.)的生物学研究,进行了苗种培育、稚贝中间培育、养成、增殖技术的综合系统研究,探明了鸟蛤的生态分布、食性、繁殖习性、生长发育、埋栖及移动生态等生物学特性,报道了鸟蛤人工苗种培育及增养殖技术措施,系统地提出了鸟蛤苗种控温培育及增养殖技术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77.
将录音磁带上语音转到计算机上 ,形成波形文件 ,用VC 写成动态函数库 ,为windows平台上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一种嵌入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航空摄影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玉琪  牟晓辉 《测绘学院学报》2000,17(4):277-279,283
在原始影像立体像对的基础上,实现DEM的全自动提取是“数字摄影测量”的最重要的技术,是“摄影测量”对“数字地球”科学体系的最大贡献。DEM全自动提取的关键技术就是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作者过多年的实践,分别实现了航空影像立体像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和航天影像立体对的全自动影像匹配。从自动内定向,自动相对定向、全数字影像匹配等3个子过程论述了实现航空影像DEM全自动提取技术的全过程,并且给出了试验的  相似文献   
79.
燕山中段 (主要是指北京市平谷县内 )大红峪组火山岩 ,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 ,存在古风化现象。古风化使火山岩的成分、结构遭受改变 ,以致影响对岩石岩性的确定及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等。不同的地质环境 ,其风化情景不同。文中论述了火山岩的三种风化带及其不同的风化环境特征 ,并与现代风化带进行了对比。研究大红峪组的古风化现象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当时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80.
鲁寺村地下水位抬升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寺村受灾区水文地质条件、抽水试验、水质、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地下水位抬升灾害产生的原因。沿河小煤窑的无序开采是这种地质灾害产生的根源,而地质及环境因素是灾害产生的必要条件。分析成果为灾害治理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治理工程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