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0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882篇
测绘学   380篇
大气科学   707篇
地球物理   999篇
地质学   2330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707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52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20篇
  1976年   19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26篇
  1972年   21篇
  197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52.
Emission fluxes of CN, C2 and C3 carbon-bearing molecular species observed in the coma of comets Bennett (1969i 1970II), West (1975n 1976VI), P Halley (1982i), Hartley-Good (19851) and Bradfield (1987s) are analysed in the framework of Haser model. CN, C2 and C3 production rates are determined using recently derived fluorescence efficiencies. The dependence of CN, C2 and C3 production rates on the heliocentric distance and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s among these radicals is studied and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3.
坐标相似变换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用的坐标转换模型,讨论了大地高的不确定性对应用Bursa模型进行坐标转换的影响。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平面坐标转换模型对北京地方坐标与西安80坐标进行转换,转换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4.
土地复垦地籍调绘及数据处理中的MATLAB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为研究对象,详述矿区土地复垦中地籍测量的全过程;以JSCORS技术和全站仪相结合的野外作业方式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速度,深入讨论全站仪野外作业记录格式与CASS6.0不一致时数据的转换问题,详细分析MATLAB与其他传统的编程方式比较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5.
在密闭体系中700℃、压力高达3 GPa条件下进行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实验产物中的萜烷的变化规律,进而对高压高温下有机质演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五环三萜烷ββ生物构型转化为αβ地质构型所需能量比烯烃双键加氢饱和更高.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研究样品中C24四环萜烷存在4种同分异构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包括10β(H)-降A-羽扇烷、10p(H)-降A-奥利烷、C24-17,21-断藿烷和10β(H)-降A-乌散烷.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这为认识超压盆地的油气资源与深层油气成藏及保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以酸活化沸石为载体,十二醇为储能工质.制备沸石基储能基元,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等对沸石基储能基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储能基元在2θ=22.50时的衍射峰变强,相变储能材料十二醇和沸石栽体之间仅仅是简单的嵌合关系.储能基元的相变温度有一定的降低,并且熔融峰变宽.  相似文献   
57.
黄山高速公路穿行于皖南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汤口互通A匝道高边坡产生了大范围变形,严重威胁已有构筑物和施工安全。为保证边坡稳定,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监测等手段,快速查明边坡结构特征,分析边坡变形机理和稳定性,提出应急治理方案。分析表明,该边坡为层间软弱夹层[JP2]发育的砂泥岩互层型顺向边坡,地质历史上边坡曾发生滑移—弯曲变形,公路施工时对弯曲隆起部位岩体进行开挖,引起坡体产生快速变形,在降雨、开挖等条件下,边坡产生整体失稳的可能性极大。在分析边坡变形机制基础上,应用变形控制理论,确定对边坡采取桩锚结合、综合排水的应急治理措施,并根据变形特点提出了应急治理施工步骤。应急治理措施实施后,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稳定性达到了高速公路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8.
利国矿区是江苏省重要铁矿基地之一,矿区位于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东延的南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的交接复合部位。铁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闪长玢岩杂岩体与下奥陶统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灰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一透镜状等,产状与围岩一致,具层控矿床的特征。笔者主要从成矿地质特征着手,分析总结了该区铜、金矿化特征及主要成矿规律,指出了利国矿区铜(金)矿的找矿方向和有望靶区。  相似文献   
59.
60.
Apatite fission-track (AFT) thermochronological modeling as a diagnostic tool for periods of stability (peneplanation) and tectonic activity (orogeny) has been broadly used in tectonic studies of Central Asia in recent years. We discuss more than 100 AFT ages of samples from the Kyrgyz Tien Shan and Altai and compare them with AFT data from northern Kazakhstan.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and AFT data indicate intense activity in the Late Cenozoic Eurasian continental interior. The impact from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on the northern Tien Shan, Altai, and northern Kazakhstan regions showed up at 11, 5, and 3 Ma,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of stress propagation into the continent, with the ensuing reactivation and mountain growth. We hypothesize that a distant effect of the Late Cenozoic India-Eurasia collision was to rejuvenate Paleozoic fault zones and to deform the Mesozoic sedimentary cover north of the collision front as far as the West Siberian Plate. The reactivation facilitated formation of tectonic oil and gas traps. The activity in northern Central Asia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Indian indentation into Eurasia appears to continue and may evolve to include uplift of southern West Siberian plate with upli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