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质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亚冬季1000hPa环流异常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NCEP/NCAR 1951/1952~2003/2004年东亚冬季1000hPa风场进行向量EOF分解,研究其第一特征模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EOF1时间系数能够很好地刻画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变化。强(弱)EOF1时间系数时,冬季我国气候冷、干(暖、湿),次年春季东北及河套等地区的温度明显偏低(高);次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明显偏少(多),华北和华南降水则偏多(少),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温度偏高(低),华南及西南地区夏季则温度偏低(高)。  相似文献   
32.
1804号台风“艾云尼”龙卷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2018年6月8日,在1804号台风“艾云尼”螺旋雨带中发生了两次陆龙卷天气,分别袭击了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和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利用广州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佛山CINRAD/XD多普勒天气雷达、5 min间隔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MICAPS等资料,研究了两次陆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参数和龙卷风暴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南沙龙卷为台风环流外围龙卷,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象限,强度为EF3级;佛山南海龙卷为台风环流内部龙卷,位于台风中心的东侧,强度为EF1级。龙卷均发生在中低空强东南急流在珠江口附近上下叠加和高层辐散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环境条件表现为较强的低层风垂直切变和较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较小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对流抑制能量(CIN)、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LCL);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线和小尺度涡旋。广州S波段雷达探测到两次龙卷母风暴的低层钩状回波和入流缺口回波特征及低层中等强度中气旋,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中心附近。佛山X波段双偏振雷达清晰地探测到佛山南海区大沥龙卷的微型超级单体和龙卷碎片特征(TDS)。   相似文献   
33.
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佛山强龙卷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10月4日15:28-16:03(北京时间,下同),强龙卷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影响了佛山市顺德、禅城和南海区的十多个村居,造成严重灾害。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多普勒雷达资料、风廓线资料等,对这次强龙卷过程进行分析。(1)强龙卷发生在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中,龙卷发生地位于台风中心的45°方向约340~360 km处。(2)大尺度环境场利于龙卷的发生。低空急流、低空强的垂直风切变和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均利于龙卷的发生,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弱冷空气的低层入侵等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3)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龙卷发生的抬升机制之一,珠三角喇叭口地形以及佛山东南低、西北高的地形有利于低层辐合的加强。(4)在螺旋雨带中发展加强的超级单体风暴发展至强盛阶段,雷达上探测到典型的钩状回波、入流缺口等特征;中气旋由弱中气旋加强到强中气旋,由中层向低层发展且切变不断增强时,龙卷触地或继续加强。(5)此次强龙卷是发生在中气旋和TVS底高顶高下降,切变急剧增强期间,龙卷发生时强中气旋底高距离地面小于1 km,TVS底高低于500 m,龙卷发生前16 min出现弱中气旋,龙卷发生前4 min出现强中气旋并伴有TVS特征;TVS的底高、顶高明显下降,最强切变剧增是龙卷迅速增强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佛山市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天气系统配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佛山1957~2009年降水量和天气图资料,运用统计学和天气学等方法,对近53年佛山市暴雨的气候特点及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佛山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汛期暴雨频次的变化呈略增加的趋势,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月际分布呈典型的双峰型,主峰在5~6月,次峰在8月.小波分析显示,暴雨频次存在准2...  相似文献   
35.
36.
2021年中国经确认的龙卷天气过程有39次,总计58个龙卷,其中EF2级或以上强度龙卷数量16个,EF3级龙卷6个,EF2级和EF3级龙卷数量明显多于2004—2013年的龙卷记录年平均值.龙卷发生在4—10月,其中7月最多.龙卷共导致23人死亡、470多人受伤.龙卷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征.有55个龙卷为西风带...  相似文献   
37.
采用二维风场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研究广东盛夏7-8月高温的同期及前期风场差异特征,探讨广东盛夏高温的风场影响因子和前期的强预测信号.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风场的异常是影响广东盛夏高温日数的重要因子;前期冬季200 hPa我国东北到印度北部、华南到江南、赤道低纬度80~120 °E地区,以及上年12月500 hPa孟加拉湾到南海中北部、我国中部偏西地区的风场异常可能是广东盛夏高温的强预测信号.分析还表明,前期1月和3月的亚洲500 hPa高度场及前期1月的太阳黑子也与盛夏高温日数关系密切.最后,建立了广东盛夏高温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38.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异常路径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后路径发生两次左折,先是西北西转西南,再西南转东折,整个路径呈逆时针方向环绕海南岛将近一周,异常罕见。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天鹅”的异常路径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东退、大陆高压加强等),使环境场对“天鹅”的引导作用减弱,弱环境流场是“天鹅”登陆后长时间内停滞缓行的主要原因;大陆高压的加强东南伸,不仅使“天鹅”西北行受阻,同时导致“天鹅”出现西北强、东南弱的非对称风场结构,这是其转向西南行的重要原因;而双台风的互旋对“天鹅”的转向西南再东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