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质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采用二维风场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研究广东盛夏7-8月高温的同期及前期风场差异特征,探讨广东盛夏高温的风场影响因子和前期的强预测信号.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风场的异常是影响广东盛夏高温日数的重要因子;前期冬季200 hPa我国东北到印度北部、华南到江南、赤道低纬度80~120 °E地区,以及上年12月500 hPa孟加拉湾到南海中北部、我国中部偏西地区的风场异常可能是广东盛夏高温的强预测信号.分析还表明,前期1月和3月的亚洲500 hPa高度场及前期1月的太阳黑子也与盛夏高温日数关系密切.最后,建立了广东盛夏高温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42.
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施能  黄先香  杨扬 《大气科学》2003,27(6):971-982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计算了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在1948~2000年期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有明显的趋势变化,全球大约2/3左右的陆地年降水量是负趋势(降水量减少),1/3左右的年降水量是正趋势,正负趋势面积及强度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年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地区是:热带非洲,加拿大的东南部及美国的东北部,中国的淮河以北,蒙古、俄罗斯的中、西西伯利亚及朝鲜、韩国和日本等9个地区.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是:加拿大的北部、南美的阿根廷及智利、格陵兰等6个区域.分别研究了36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系数,指出有13个纬圈的年平均降水量的趋势变化达到0.05的信度的显著性,其中有1个纬度带(75~80°N)是正趋势.全球年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仅在70°N以北.初步研究了全球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台风龙卷活动特征、龙卷产生的环境场特征等,给出了珠江三角洲台风龙卷的天气概念模型和预报预警指标,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台风龙卷预报预警方法与流程,并应用于2018年两次台风龙卷预警试验。结果表明,依托该方法分别提前58 min、37 min成功预警了6月8日佛山市南海区的“艾云尼”台风龙卷、9月17日佛山市三水区的“山竹”台风龙卷,证实该方法流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基于佛山市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二维风场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佛山市前汛期降水异常特征及旱、涝年水平风场和垂直经圈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佛山市前汛期降水量存在多时间尺度振荡,降水量的气候变化趋势不明显。旱、涝年热带低纬度的南海中北部及西太平洋地区的850 hPa风场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前汛期旱涝的关键区是副高的西北侧和南侧。分析还表明,旱、涝年经圈环流差异显著,北半球风场显著区位于南海区域和华南地区,层次集中在大气低层和中层。  相似文献   
45.
采用Micaps观测资料、广东省中尺度自动站及广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11年登陆强台风"纳沙"外围环流引发的佛山市强降雨带成因。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使得"纳沙"稳定西北西行;在其外围环流影响下,佛山具备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有利动力抬升条件,同时南海到珠江口的水汽输送强烈并在珠江口西侧到粤西存在水汽通量辐合,而东路冷空气的入侵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中尺度观测表明,对于浅薄的冷空气入侵,河谷地形作为气流通道的作用是明显的。该次过程就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冷空气经北江、东江河谷入侵,与珠江口北上的强盛东南暖湿气流交绥,形成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了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华南7月异常温度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炎利军  黄先香 《气象》2005,31(6):64-67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GAR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华南7月极端气温的气候变化,并据此探讨了2003年7月华南高温的成因。研究表明:华南7月高、低温年500hPa欧亚环流差异显著;高(低)温年东亚热带夏季风偏弱(强)。华南7月气温异常与我国南海、东海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前冬和夏季的SST及同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0.
佛山暴雨预报的物理量指标法及集成预报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利用佛山1990-2004年3个测站降水量和华南逐日物理量等资料,建立佛山汛期暴雨与各种指标量的关系;结合其它几种暴雨预报产品,通过引入可信度概念,建立佛山暴雨的可信度集成预报方法,2005年汛期的试报效果较好。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处理缺乏历史样本资料的情况并可增加或减少集成预报的因子,综合集成能力强,简便易用;特点在于能区别对待报对和报错两种不同情况;缺陷在于当多数预报工具暴雨预报失败时,此集成方法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