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5篇
  免费   1376篇
  国内免费   2093篇
测绘学   823篇
大气科学   1652篇
地球物理   1648篇
地质学   3731篇
海洋学   1445篇
天文学   395篇
综合类   740篇
自然地理   103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台风登陆衰减后造成降水加强的概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1965-2008年101例登陆台风衰减后3d内仍存在较强降水的天气过程,运用客观分离方法及其改进方案,分离提取了台风降水(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TCP),结果表明:即使登陆台风衰减为热带低压或停编后,因台风系统的存在而产生高强度降水是一种普遍现象,仍旧是预报服务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功率谱等方法得到TCP及台风的气候特征:台风衰减点的位置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与南岭、武夷山脉的走势大致吻合;台风衰减后降水并非单纯性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分布具有向北、向西扩散的特点,特别是中纬度地区的江汉一江淮一带,仍然是防灾减灾的重点.对于衰减后降水反而加强的台风,防御重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登陆华南类和登陆华东类两类路径的台风展开.  相似文献   
962.
Lin Ye  Nancy B. Grimm 《Climatic change》2013,120(1-2):419-431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and nitrogen cycles in arid central Arizona (USA)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egrating the Second Generation Coupled Global Climate Model (CGCM2) and a widely used, physical process-based model,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With statistically downscaled daily climate data from the CGCM2 as model input, SWAT predicted increase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decreased surface runoff, lateral flow, soil water,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which suggests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water cycle in this desert catchment in the future. Specifically, stream discharge is projected to decrease by 31 % in the 2020s, 47 % in the 2050s, and 56 % in the 2080s compared to the mean discharge for the base period (0.73 m3/s). A flow-dura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projected reduction of stream discharge in the future is attributable to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mid-range and low-flow conditions; however, flood peaks would show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drier and hotter future also will decrease the rate of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catchment and ultimately, nitrate export from the stream. Since mean mineralization rate would decrease by 15 % in the 2020s, 28 % in the 2050s, and 35 % in the 2080s compared to the based period (9.3 g N ha?1 d?1), the combined impact of reduced catchment mineralization and reduced streamflow would predict declining nitrate export: from today’s mean value of 30 kg N/d, to 20, 15 and 12 kg N/d by the 2020s, 2050s, and 2080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63.
The origins of the pre-Debby (2006)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and African easterly wave (AEW) and their precursors were traced back to the southwest Arabian Peninsula, Asir Mountains (AS), and Ethiopian Highlands (EH)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TCZ using satellite imagery, GFS analysis data and ARW model. The sources of th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and vorticity perturbation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cyclonic convergence of northeasterly Shamal wind and the Somali jet, especially when the Mediterranean High shifted toward east and the Indian Ocean high strengthened and its associated Somali jet penetrated farther to the north. The cyclonic vorticity perturbations were strengthened by the vorticity stretching associated with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in the genesis region—southwest Arabian Peninsula. A conceptu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genesis of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and cyclonic vorticity perturbations preceding the pre-Debby (2006) AEW–MCS system.  相似文献   
964.
基于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琳  陈静  程龙  林春泽  吴志鹏 《气象学报》2013,71(5):853-866
极端强降水天气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发生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预报难度很大。根据Anderson-Darling检验原理研究基于集合预报资料的极端强降水天气预报方法,利用2007—2010年中国T213集合预报资料和2001—2010年6—8月中国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观测与集合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特征,建立基于集合预报与模式历史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连续差异的数学模型——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EPFI),并对2011年7月中国极端强降水天气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以充分利用集合降水累积概率密度分布的尾端信息,为极端强降水提供科学合理的预报,基于中国气象局(CMA) T213集合预报的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提前3—7 d发出极端强降水预警信号,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技巧逐渐降低。研究还表明,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极端强降水天气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65.
对1950-2010年影响浙西南的热带气旋降水的移动路径、影响时间、强度、西风槽、西南季风以及地形等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环南-厦门一带登陆的热带气旋是影响浙西南的热带气旋中正面影响浙西南的类型,影响时间和最大平均过程降雨量、最大过程雨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热带气旋的强度与其降水强度相关性较高.西风槽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热带气旋路径的变化,其槽前的西南气流也为热带气旋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同时槽后冷空气与热带气旋相结合,使丽水的西北部出现另一个强降水中心.西南季风为登陆后的热带气旋提供了水汽条件,使降水得到增幅.浙西南独特的地形,使在厦门以北到玉环以南登陆后西进、西北行或西北行后在120°E以西转向北上的热带气旋迎着山脉进入,降水强度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966.
对利用FY2和GMS静止气象卫星建立的东亚地区气候数据集(EAGSCDR FY2 and GMS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Climate Data Record over East Asia)进行了检验和评估,使用的检验源数据包括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与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月平均云量数据集.对由上述3种不同观测手段得到的多年平均总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种资料的总云量分布形势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40°N以北地区,ISCCP和EAGSCDR得到的总云量在量值上高于地面观测值.用地面观测资料检验华南及长江流域EAGSCDR的云检测产品的结果表明,总的准确率为82.10%,总漏判率6.85%,总误判率为11.05%,秋冬季节准确率偏低.EAGSCDR与ISCCP云量都是由卫星资料处理得到的,二者差异主要来自算法的不同,检验结果表明,EAGSCDR中的云量产品精度优于ISCCP云量,并且其时间分辨率可达到1 h,空间分辨率达到5 km,由此可见,EAGSCDR的云产品比ISCCP云产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67.
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气象学等多项知识形成题库,利用VB6编程、Access 2003数据库及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研制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试题库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下主要功能:用户管理、数据库管理、试题库维护、自动生成试卷、试卷编辑打印。着重阐述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法、功能实现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68.
舒适度测量仪探测系统主要由采集器、传感器、支架、供水系统、通信模块、数据采集软件6个部分组成.除通信模块之外,其他5个部分都是全新设计.采集器是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采集软件安装在中心服务器上,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并能远程监测和遥控探测现场的设备.此外,对舒适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给出适合广州地区的舒适度指数分级标准,并对舒适度测量仪探测数据进行分析.近一年的试运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探测数据可靠、适合业务组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9.
李林 《地质与勘探》2024,60(1):197-206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等特点,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利用三维精细化剖分的评估单元为载体,综合使用多种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要素地质模型中定量或定性提取各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开展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0 m以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总体适宜开发建设。浅层空间易受文物保护区、地面水体、活动断裂影响,中层空间受城市建成区既有设施及地下构筑物影响较大,深部地下空间主要受断裂影响。该方法能够精细刻画地下空间在垂向上的差异,评估过程与结果能够立体透明化表达,能够定性、定量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以达到资源保护优先、协同开发的开发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970.
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24个"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实施地的"两个体系"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查,分析了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在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现代化、促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惠民利民等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各地的建设内容、成功经验、工作亮点和特色,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建设现状和有关要求,对今后江西省"三农"服务专项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