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田辉  刘强  赵海卿  张梅桂 《地下水》2012,34(6):44-45,110
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于1988年枯水期,面积2.78km2,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漏斗面积不断扩大,至2000年面积达102.5 km2,达到最大;随着采取相关措施,漏斗面积逐缩小,并趋于稳定。面对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2.
长沙市景观破碎化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0年长沙市1:10万土地利用图,利用ERDAS软件对1989年、2006年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以城镇建设空间重心为中心,分别选取东西、南北景观样带(40 km×8 km)和8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缓冲区,用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  相似文献   
73.
甘肃古浪长岭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探槽开挖,并结合b值计算结果,对位于甘肃省中部古浪县的长岭山北麓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活动性分段及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长岭山北麓断裂主要由四条断层组成,总体呈反“S”形展布;断层最新活动在西段f1表现为倾向南的左旋正断性质,在西段f2和中段f3表现为向北倾的左旋正断性质,东段f4又转变为倾向南的左旋正断活动性质,断裂西端以秦家大山南北向隆起及第三系褶皱与古浪断裂隔断,东端以白墩子左旋拉张盆地与罐罐岭断裂左阶排列,阶距3.5 km;断裂带全新世早中期以来有过地震活动,最后一次活动离逝时间较长,现代应力积累较快,为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74.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17个站195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秋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秋季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前处于偏高时段,90年代中期以后急剧降温,气温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显著.从增温的幅度上看,华北的西部比东部大.日本海附近500 hPa高空环流变化异常与华北地区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75.
浅析松原市地下水水位动态及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松原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逐渐加剧,如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水质污染、土壤沙漠化、饮水型地方病问题等等.利用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对松原市地下水动态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人工经济林在中国南方种植面积大,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工经济林生态系统受人为周期性经营活动影响比较大,是重要的流动性碳库.因此,选择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本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和锥栗(Castanea henryi)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毛竹林5.91~19.18 g.kg-1、柑橘5.70~13.31g.kg-1、锥栗3.84~10.78 g.kg-1,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3种林地0~20 cm、20~4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40~60 cm、60~80 cm、80~100 cm各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种林地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对数方程对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进行拟合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C/N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全N含量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利用MODIS数据反演大气透射率,利用HJ-1B/CCD进行分类,并反演地表比辐射率.在此基础上,借鉴单窗算法,利用HJ-1B/IRS数据反演得到地表温度,并利用MODIS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利用热场变异指数进一步分析重庆的热岛空间分布特征,并对NDVI与NDBI对热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结论...  相似文献   
78.
79.
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石英组构特征及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中的石英C轴组构、黑云母(001)解理极点和石英颗粒三维应变分别进行系统测量。结果显示,双河岩体在侵位和后期演化过程中以挤压变形为特点,岩体经过NW-SE向和NE-SW向两次挤压,NW-SE向挤压强度较大,奠定了岩体基本的构造形态。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得出,双河岩体在早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应力方位为NW-SE向挤压,中侏罗世及后期为NE-SW向挤压,应力场发生顺时针变化。   相似文献   
80.
栖霞笏山-西陡崖金矿位于蓬莱-栖霞金成矿带南侧,是产于新太古代变质基底与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本次研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研究,在Ⅰ号主矿体深部施工DKZK03钻孔,控制金矿体4层,累计真厚度6.85m。其中,Ⅰ-1、Ⅰ-2号金矿体埋深分别为1273.80~1275.45m、1072.95~1076.55m,Ⅰ-1号金矿体为该区目前最深金矿体。采用趋势外推法对区内深部金矿体进行定位预测,为今后在栖霞地区金矿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该地区金矿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