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全岩地球化学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获得的铁锰结核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铁锰结核的显微构造主要包括平行纹层构造、柱状构造、叠层状构造和同心环状构造;显微构造和探针结果显示铁锰结核在生长初期处于底部海洋动力比较强烈的环境,后期生长环境逐渐趋于稳定;铁锰结核的矿物组分以水羟锰矿、钠水锰矿、石英和钙十字石为主;样品中Fe、Mn元素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接近,Cu、Co、Ni和REE相对富集,REE分布模式整体比较平缓并都出现较强的Ce正异常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现象;文中两块铁锰结核都为水成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的海水沉淀,同时也受一定海底火山物质和陆源风尘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是个旧矿集区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构造带,带内锡铜矿体的成生与凹陷带构造密切相关,受构造、岩性和岩浆活动联合控制,凹陷带的形态、产状、规模的变化直接影响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凹陷带构造是一个有利成矿的构造部位,并配之有其他控矿因素,最终在燕山晚期含矿岩浆气液作用下形成富厚矿体.  相似文献   
63.
鲁东地区白垩纪早期火山沉积作用形成了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和膨润土、沸石岩、珍珠岩、明矾石、黄铁矿、玄武岩等非金属矿含矿火山-沉积建造。主要有含膨润土、佛石岩、珍珠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含明矾石中酸性凝灰岩建造,含黄铁矿中性火山碎屑岩建造等。鲁东地区白垩纪早期这些非金属矿的形成,明显受控于大地构造背景、火山活动旋回及岩石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条件及水介质条件等。  相似文献   
64.
地震、海啸以及核爆炸等现象都会对电离层产生影响,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有效地研究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电离层效应。本文利用朝鲜地下核试验期间部分IGS台站的GNSS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倾斜总电子含量,并通过高阶差分的方法将电离层扰动进行放大,实现对核爆触发的电离层扰动事件的提取和识别。基于该方法,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核爆检测识别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65.
亚洲地区云量参数化的对比试验及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了亚洲地区气候云量及相对湿度的分布事实。然后,利用一有限区域模式,1979年FGGE资料和我们综合的实测云量资料等,对选用或修改了的6种云量诊断方案,就1979年冬、春及夏季的4次个例进行了对比试验。最后还针对四川‘81.7’特大暴雨个例,按有无云两种方案,作了48小时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6种云量诊断方案中,以考虑了亚洲地区特点的ECMWF修正方案和气候云量修正方案对云区及云量的诊断效果最好。另外,云的影响对大范围短期预报虽不重要;但可对局部地区的短期天气变化有一定影响。即模式云量增加后对流层中低层温度升高,抑制陆上对流发展,预报的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66.
未来百年夏季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2001年到2099年A1B、A2、B1三种排放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未来百年臭氧总量在夏季(6—8月)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百年夏季高原区臭氧总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A2情景下臭氧增长最快,B1情景下增长最慢,但相对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原区的臭氧总量增长较慢,即高原区臭氧谷加深。高原区高空污染物的减少以及局域Hadley环流的减弱是未来高原区臭氧总量增加的原因;而南亚高压的增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辐散增强则可能是高原区臭氧谷继续加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7.
文章以当前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旅游业为研究主题,介绍了澳大利亚、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梳理了世界各地滨海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降低旅游业碳排放为目标的减缓措施和为预防、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适应措施。基于国外经验,为保持我国旅游业在碳约束前提下和气候资源分布变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应采取"以私营部门为参与主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行业协会组织能力"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应对体制,建立涵盖交通、住宿、游览等各个领域的整体性政策,引导旅游业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68.
王剑  靳军  高崇龙  刘明  王柯  罗正江  刘可  任影 《沉积学报》2022,40(5):1378-1392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侏罗系—白垩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有关其物源条件及沉积背景认识极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后续储层的有效预测和勘探。据此,通过对侏罗系—白垩系储层碎屑矿物及砾石成分特征、重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地层岩性比例特征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各地层沉积物源体系及其演化进行详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白垩系储层物源主体受控于北部和南部再循环沉积岩系山体,但仍受北部扎伊尔山和南部中天山结晶变质岩系山体源区的影响,其影响程度自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逐渐降低。下组合沉积期南部、北部物源同时存在,且研究区存在混源特征,但不存在统一且稳定的沉积中心。早侏罗世沉积物源背景相对稳定,原始沉积边界距现今最远;自中侏罗世开始受控于车莫古隆起演化影响,北部物源得以加强,同时地层发育不均衡并存在剥蚀现象;自晚侏罗世开始直至早白垩世,周缘沉积岩系山体隆升范围和幅度不断加大,并阻隔结晶变质岩系山体供源路径,沉积边界也随之逐渐萎缩,但这一时期北部物源可为优势物源,且研究区整体处于“填平补齐”状态,即齐古组沉积期可存在沟谷—残丘地貌特征,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沉积前研究区整体呈准平原化状态。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构建了以二价铁/过硫酸盐体系(Fe2+/PDS)为阴极液,以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作为目标污染物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了初始Fe2+投加量,初始PDS浓度和pH值对KN-R脱色率和MFC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3,Fe2+的初始浓度为1mmol·L-1,PDS的初始浓度为2mmol·L-1,温度为(30±1)℃时Fe2+/PDS-MFC体系达到最佳状态,此时KN-R的脱色率为96.90%,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294.07mW·m-2。动力学分析表明KN-R的脱色降解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最佳条件下KN-R降解的反应速率常速为0.001 7mmol·L-1·min-1。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Fe2+/PDS-MFC体系能够有效的脱色降解KN-R及其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70.
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深霜发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研究区,在2009~2010年冬季观测期利用体视显微镜(XTZ-E)及拍照设备和雪特性分析仪(Snow Fork),对3种遮挡条件的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和树下(90%遮挡)的积雪深霜进行连续观测,比较和分析西北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的深霜发育特征。研究表明:1)深霜发育主要受温度制约,其次是温度梯度。由不同遮挡条件引起积雪累积和太阳辐射差异而导致雪深不同,从而形成的温度环境差异,是深霜发育差异的根本原因。2)深霜发育厚度与雪深呈正相关关系,有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树下(90%遮挡),融雪期深霜的消减速率为树下>开阔地>树缘。3)深霜冰晶粒径呈先减小(稳定累积期-过渡期)再增大(-融雪期)的变化,积雪稳定累积期后,深霜粒径开阔地>树缘>树下。4)2009~2010年冬季雪深大,因而圆角深霜(DHxr)和圆角刻面冰晶(FCxr)在深霜中发育最多,二者共占70%~80%。开阔地易发育杯型深霜(DHcp),树缘和树下则易发育柱状条纹深霜(DHla)、棱柱状深霜(DHpr)和刻面冰晶(FCso)。深霜中胶结态冰晶约占10%~30%,其比例在开阔地深霜中递减,而在树缘和树下处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