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向外长波辐射与我国华北地区旱涝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1974—1986年的向外长波辐射(OLR)和华北地区降水资料,对该地区旱、涝年的OLR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旱年与涝年的前冬和夏季在OLR距平场上呈相反的配置。同时发现,赤道中太平洋和海洋陆地上的OLR变化会影响华北旱涝的分布趋势,另外,谱分析计算结果指出,当存在准二年周期时,华北地区降水和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的OLR之间有较高的凝聚值,呈正位相振荡。而且后者变化较前者超前大约法10个月。  相似文献   
82.
长江流域旱涝与太平洋OLR场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月洪  刘煜 《气象》1990,16(8):15-19
  相似文献   
83.
利用MLS卫星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比较了青藏高原和北美夏季臭氧谷的垂直结构和形成机制。结果如下:青藏高原夏季臭氧谷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两个低值中心,一个中心位于对流层顶附近,强度约为-15 DU,形成原因主要为水平幅散,另一个中心位于上平流层,强度约为-1 DU,形成原因可能为光化学反应参与的氯自由基的催化损耗。北美夏季臭氧谷仅存在一个低值中心,位于对流层顶附近,该中心强度约为-5 DU,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平辐散。  相似文献   
84.
渤海溢油数值预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溢油漂移扩散模式为核心,采用"油粒子"方法来模拟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漂移扩散行为,与业务化渤海三维海洋数值预报模式、中尺度海洋风场数值预报模式相衔接,获得海流、海面风场等海洋环境预报产品作为溢油模式的外强迫,建立了渤海溢油数值预报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运行机制和模拟试验情况,并讨论了建立我国全海域溢油预报系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5.
利用NCAR的新一代GCM CAM3.0模式耦合一个气溶胶同化系统,研究了中国区域黑碳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黑碳气溶胶引起全球平均辐射强迫为0.13 W/m2,导致除了青藏高原和广西以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温,其中东北、四川和内蒙古中北部降温最显著。由此造成海陆温差缩小,气压差降低,从而总体上使东亚夏季风减弱。但与硫酸盐气溶胶的影响相比,黑碳气溶胶使季风减弱的程度较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黑碳气溶胶加强了中国东南部地区的对流活动,这与硫酸盐气溶胶的作用相反。同时,探讨了中国区域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的综合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的综合作用与仅有硫酸盐气溶胶的情形十分相似,降水变化的区域也和硫酸盐的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6.
利用NCAR的新一代GCM CAM3.0模式离线耦合一个气溶胶同化系统,模拟研究了中国区域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东亚夏季风及其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硫酸盐气溶胶引起全球平均的直接辐射强迫为-0.25 W/m2,中国内陆约25°N以北普遍降温,而海表温度升高。由此导致海陆温差缩小,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中国地区季风降水明显减少,而尤以积云降水减少起主要作用。硫酸盐气溶胶对中国地区的对流活动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检验全球气候模式CAM5.1模拟亚洲夏季风的能力,CAM5.1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亚洲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通过工业革命前(1850年)、工业革命后(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敏感性试验探讨近现代温室气体增加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亚洲大部分区域地面气温增加,印度半...  相似文献   
88.
2002~2003年冬季渤海的冰情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2002~2003年冬季渤海冰情特征,将海冰数值预报模式与传统的中长期海冰统计预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海冰预报精度,初步形成预报时效互补、点面结合、预报产品多样化、预报传递网络化的业务化海冰预报系统,满足不同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在防冰减灾工作中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9.
2005~2006年冬季渤海海冰数值预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概述2005-2006年冬季渤海冰情。介绍该冬季业务化海冰数值预报工作和应用PIC模式开展海冰数值后报试验,其业务化海冰数值预报的客观检验结果满足业务预报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90.
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上世纪50年代—2010年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资料,对其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冰情总体呈缓解的趋势,2000年以来冰情略有加重。研究发现太阳活动与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变化关系密切,太阳活动可能是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长期变化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太阳黑子的周期长度比上一个周期长,那么周期内冰情较上一个周期严重。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