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风场资料定义了西风急流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然后利用EOF方法对西风急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分析了高空西风急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强度和位置两方面分析了西风急流与东亚环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分析表明: EOF第一模态反映了东亚高空急流的位置指数,第二模态反映了高空急流的强度指数。东亚高空急流与对流层大气环流包括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存在着密切关系,其气候变化与热带副热带东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论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落细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的关键措施。科学合理探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核心场所,合理布局全域生态修复环境是当前国土整体规划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从生态保护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四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此识别沈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通过电流密度判断生态廊道中的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最后判断出生态廊道宽度,识别生态修复重要区域,最后在制定生态修复计划。  相似文献   
54.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研究了海岸带的砂矿,同时为了替国家寻找迫切需要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稀散元素矿产,为国防和尖端工业服务。  相似文献   
55.
浙江中生代侵入岩遍布全省,且绝大多数岩体与火山岩共生。其时代也随火山岩划分为燕山早期与燕山晚期。近年来,随着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的研究表明,浙江晚侏罗世—白垩纪火山沉积岩系时代改为白垩纪;中生代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为135~85 Ma,据此,侵入岩也由分燕山早、晚两期改为燕山晚期。通过对浙江西部与金属矿产有密切关系的开岭脚、里陈家花岗闪长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测年,其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51±3)Ma(MSWD=0.74),(148±2)Ma(MSWD=1.2),说明浙西存在晚侏罗世侵入岩,该时期也为重要的成矿期。  相似文献   
56.
南海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发生了物源突变地质事件。利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和中新统珠江组砂岩薄片镜下计点法统计技术,详细研究了碎屑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以深成的岩浆岩屑占绝对优势,长石和沉积岩屑含量也相对较高,与该期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沿海近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的母岩区相一致;而珠江组砂岩中,岩屑以变质岩屑占优势,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岩浆岩屑、沉积岩屑和较多的长石,显示珠江组具有更多的物源供给区。随着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尤其是伴随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大陆风化及侵蚀程度增强,珠江口盆地沉积物源区向华南古陆内部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区和青藏高原东麓扩展,碎屑组分变化应该是该期各种地质事件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57.
我国东南陆缘地带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该区重力场、航磁异常、地震活动与机制、地热活动与热流分布、地壳—上地幔的基本轮廓,并结合区域大地构造和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对该区地震的发生与发展、资源与能源勘探、开发和利用前景进行了综合研究,讨论了物理场形成的机制与演化的背景,及其对资源与能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58.
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参与水体营养物循环, 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沉积物的稳定性,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 流和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了解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状况, 本研究以生 态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站位重点布设在渤海海域重要的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以及渤海中部海域, 同时结合相关历史 资料, 对渤海海域的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 、密度 、生物多样性指数 、优势种等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从 2016—2018 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空间分布可以看出, 细胞密度均值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较高, 而在锦州湾 、莱州湾 和庙岛群岛海域相对偏低。渤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在各调查海域之间相差不大, 但渤海湾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呈现明显的逐 年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细胞密度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偏高, 其余各海域差别不大。2016—2018 年, 浮游动物多样性在 双台子河口 、渤海湾 、黄河口海域明显增加,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在渤海湾 、黄河口 、莱州湾和庙岛群岛均呈减少趋 势, 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在锦州湾 、滦河口-北戴河的水平偏低, 在渤海湾有所下降, 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类成为目前渤海 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最主要的优势类群。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可知, 2014—2018 年, 渤海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群落种 类数、密度 、多样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主要优势种基本一致, 但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 、生物量和密度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主要优势种类由软体动物转变为环节动物多毛类。本研究丰富了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并为渤海生 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对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深部大断面厚顶煤巷道围岩稳定原理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肖同强  柏建彪  王襄禹  陈勇  于洋 《岩土力学》2011,32(6):1874-1880
针对深部高地应力、大断面、厚顶煤巷道围岩控制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其变形破坏机制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大断面厚顶煤巷道顶煤塑性区呈“拱形”或上宽下窄的“倒梯形”形态,直接顶塑性区则呈“矩形”形态,且存在肩角稳定区域。提出了“倒梯形”塑性区形成的层理面剪切破坏作用机制:在深部高应力(尤其是高水平应力)以及顶煤较大下沉产生的附加水平应力作用下,顶煤和直接顶之间的层理面发生剪切破坏,并引起其附近煤体破坏,促进了顶煤“倒梯形”塑性区的形成。基于此,提出了高强高预紧力锚杆和斜拉锚索梁联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认为斜拉锚索可锚固在肩角稳定区域,并起到限制顶煤与直接顶岩层之间层理面的剪切变形、阻止顶煤塑性区由“拱形”向“倒梯形”发展的作用。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0.
2010年5月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NCEP日再分析资料和常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5—23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雨情及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贝加尔湖低压大槽异常偏强并稳定维持、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且维持在20°N以南是有利于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稳定环流型;旺盛的水汽输送及其辐合带维持在江南至华南北部为南方持续性暴雨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原东侧或东移、或停滞的西南低涡和切变气流中频繁活动的涡旋是造成江南至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重要中尺度对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