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红石岗岩体是新疆东天山铜镍成矿带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含铜镍矿化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红石岗岩体由橄榄岩相、辉长岩相和闪长岩相组成,铜镍硫化物主要赋存于辉长岩相和橄榄岩相中。辉长岩中锆石U-Pb定年表明红石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年龄为(280±1)Ma,与东天山其他主要含铜镍矿岩体形成年龄一致。红石岗岩体中橄榄石Fo牌号为82.2~87.3,Ni含量为(1 240~3 470)×10~(-6),橄榄石Fo牌号与Ni含量的关系表明岩浆在橄榄石结晶过程存在硫化物熔离,但是模拟计算表明仅橄榄石分离结晶不能使岩浆中硫化物达到饱和。红石岗岩体全岩微量元素特征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明显的Nb、Ta负异常,Nb/Yb-Th/Yb图解表明其母岩浆侵位过程中曾经历了10%~20%的地壳物质混染,这可能促使母岩浆中发生硫化物熔离。红石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与东天山铜镍成矿带内其他含矿岩体相似的成岩成矿时代、母岩浆特征及硫化物饱和机制,表明红石岗岩体具有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2.
方荣  杨森  英亚歌  徐刚  门道改 《矿产与地质》2021,(4):635-640,647
豫西嵩县下蒿坪金矿位于外方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中酸性火山岩,矿体受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控制,NWW向断裂及角砾岩体周围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是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金矿化与隐爆角砾岩和爆破角砾岩密切相关,NEE向断裂构造控制银铅锌矿化.结合相关资料,认...  相似文献   
103.
金堆城与沙坪沟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堆城和沙坪沟钼矿床为东秦岭—大别钼矿带最典型的2个大(超大)型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通过对其基本特征、成矿时代、物质来源等特征综述及对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机制的探讨,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类型、含矿斑岩体化学组成、矿体产状形态、围岩蚀变分带、成岩成矿时间等具有相似性,矿化均受小斑岩体控制,岩控特征明显。沙坪沟钼矿化的高品位、大储量与其发育的爆破角砾岩、更充分的"流体化作用"、较长时间的热液活动及矿化斑岩体的侵位空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二者具有相似的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机制,即与含矿小岩体同源同成因的深源浅成的花岗岩基在深部发生分异演化,为浅部的含矿小斑岩体提供大量的热液和矿物质,在小斑岩体头部(或浅部)、以上和以外更大范围的构造岩或围岩中成矿。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8),以及"小岩体成矿体系"(2011)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明小岩体成矿的内涵;完善了2类岩浆小岩体成矿的主要机制和10种成矿类型(基性-超基性岩深部熔离/结晶-贯入机制与中酸性岩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指出了大型岩体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本质区别及斑岩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优越禀赋(小、广、大、高、浅(潜))。同时,提出了在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工作中应注意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特征、找矿方向及重点突破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5.
"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法"是一种近年来在造山带地质填图中取得较大成就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如年各岩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从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和变形、变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如年各岩组在纵向上构造叠置,整体有序,局部无序;横向上各岩性层不能稳定延伸,构成大级别的构造透镜网络系统,显示如年各岩组经历了早期沉积混杂和后期构造混杂双重效应才构成了目前这样一套典型的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体。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如年各岩组的研究程度,而且重新阐述了如年各岩组的原始定义。  相似文献   
106.
由于缺乏化石依据以及区域岩浆事件扰动,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一套变质岩系)——皋兰岩群的成岩时代始终悬而未决.在1:2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获得大量野外地质证据,剔除了岩浆事件干扰的年龄数据,取得较可靠的皋兰岩群成岩事件的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 180.3 Ma,依据采获的蓟县纪微古植物化石佐证,将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成岩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蓟县纪.该资料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及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WH ADCP主要用在沉底式潜标观测和锚系式潜标观测,在以调查船为平台的海洋调查中则常用UCM、SLC等海流仪.由于WH ADCP具有体积小,可同时观测多层的优点,可考虑将其用在以调查船为平台的海洋调查中.介绍WH ADCP以调查船为平台的海洋调查中的使用方法,并与OSADCP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证明WH ADCP...  相似文献   
108.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磷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 Hedley 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由河向海过渡带表层土壤磷形态变化和分布特征,并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阐明了沿程土壤对外源磷的持留能力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各样点无机磷占总磷93%以上,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土壤中有机磷含量较低,可能与较低的有机质含量有关。无机磷中稀盐酸磷是最主要存在形态,与各样点Ca/Al含量密切相关。有效磷含量在18.6~33.4 mg/kg之间,仅占总磷的3.2%~5.9%,可能会限制湿地植物的生长。覆有植被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河滩和海滩土壤,说明植被存在对有效磷的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由吸附解吸实验可知,加入较低浓度(0.05~5 mg/L)的外源磷时,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升高,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吸附率为70%~99%,解吸率小于7%,这说明各样点土壤的除磷能力较强,且流失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9.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生物炭是有机物原料在完全或者部分缺氧条件下,经过高温热裂解(通常700℃)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稳定性高的有机物质。生物炭为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和生态污染修复等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多孔特性和比表面积有利于土壤聚集水分、提高孔隙度、降低容重,从而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生物炭是酸性土壤一种理想的改良剂。其含有的养分元素可直接输入土壤,其表面电荷和官能团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留。但是,生物炭由于受原材料和制备条件的影响,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综述了生物炭输入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方面,从而为生物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国内外滑坡防治现状,对滑坡防护区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划分,并对我国滑坡灾害实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非重点"防护区滑坡灾情严重,亟待引起国家、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非重点"防护区滑坡的防治应以精确勘测为基础,以非工程性措施为主辅以简单有效的工程性措施,其中非工程性措施的群测群防监测预报预警是此类滑坡防护区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