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根据中美西太平洋海-气合作考察期间(1986年1月14日—2月18日)所获得总辐射观测资料,对130、165°E和170°W三个剖面上总辐射做了初步分析,指出西太平洋赤道地区总辐射变化的转折处有可能在165°E附近,其西部总辐射的平均值大于165°E以东地区。同时,还分析了总辐射在不同纬度上量值的变化,指出云量对总辐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李月洪  李维亮 《气象》1987,13(7):19-22
本文根据1986年2月8—14日中国“向阳红14号”考察船以及其它的船泊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西太平洋热带海面(140—160°E、18°S—14°N)的能量收支各分量。计算结果表明,这个期间内该海面所获得的热量净收入的大小与赤道辐合带低值系统的增强或减弱有关;海面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主要是以潜热通量输送方式进行的;考察海域内相当部分海面,供给大气能量大于它从大气接收的能量,其中最明显的地区出现在西太平洋热带地区(10°N附近),而不是在赤道地区。  相似文献   
103.
非绝热加热在南亚高压建立和振荡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运用在β平面上准地转两层斜压高截断谱模式,在不同的非绝热加热和基本气流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的建立和振荡是在外热力强迫参数取适当值的时候产生,热力强迫参数太强就可能出现混沌现象。2.当海陆热力差异减弱到某数值时,南亚高压变化就趋向于某一平衡态。3.当外界热力强迫只有经向不均匀,而无纬向不均匀加热时,不能形成南亚高压。  相似文献   
104.
岩土性质的空间信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 ,以变差函数为工具 ,在工程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静止水位进行了分析 ,得到不同方向上的实验变差函数及理论变差函数模型 ,并提出了一个变异性综合指标 ,实现了对岩土性质空间变异性的定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5.
在地层、岩浆岩、构造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①晚侏罗世尕苍见火山弧和齐日埃加查蛇绿混杂岩的发现,揭示出班公湖-怒江洋盆在中晚侏罗世存在向北俯冲的迹象;②在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火山岩和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序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对羌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及高原隆升的反演具有重要意义;(③东巧一带变质橄榄岩的流变学研究,证实其在洋盆消减、仰冲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变形机制;(④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的锑铜矿化层位.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西北地区云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宜树华  刘洪利  李维亮  刘煜 《气象》2003,29(1):7-11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获取的1983年7月-1993年12月的月平均云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云的分布特片和季节变化,发现西北地区的云量与地形有很好的一致性;塔里木盆地是云量最少的地区,而且以云层较薄的积云和高云为主,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存在着云量的极大值区,其中云层较厚,水汽含量较高的层云,雨层云,深对流云占了很大的比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云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工作。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地区云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文中对比分析了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的D2资料和地面测站云资料,发现二者总云量的整体分布和气候变化都比较一致,但定量上略有差别,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差别较大。ISCCP资料比较齐全,尤其在站点稀少的高原、荒漠地区比其他云资料更有优势。文中分析了中国云的气候特征,发现在华北地区和南海北部的总云量有减少的趋势;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存在低云量异常减少的现象;而在天山、帕米尔高原、柴达木盆地、横断山脉等地区存在低云量增加的趋势。文中特别指出西北山区常年维持着的相对稳定的多云带,云层深厚、含水量大,有利于进行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08.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中新统安居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中新统安居安组中发现一套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3层结构清楚,可明显地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亚相3部分,可识别出7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扇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单一砂坝呈下粗上细的透镜状,透镜体最大厚度为0.7~3.5m不等。垂向上许多砂坝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厚的砂体。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109.
西宁夏季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臭氧、气象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1996年7月5日至8月3日西宁(36°44’N,101°45'E,海拔高度2296m)上空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增加(减少)总伴随着干、冷(暖、湿)气流的输送变化,而这又与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分析表明天气动力输送过程对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利用GPS对太阳耀斑进行监测和预报研究,从IGS网站上下载了全球分布的60多个GP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对两起X级的太阳耀斑爆发时所引起的TEC变化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度的GPS跟踪站在太阳耀斑发生期间均监测到了总电子含量的突增现象,并且与X射线辐射通量图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差分TEC可以获得更精细的总电子含量的变化情况,更加适合于对太阳耀斑的细致研究;通过对相邻日绝对总电子含量的研究发现,在耀斑爆发前期,相邻日绝对总电子含量会出现大幅度的跳跃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