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31.
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东北农牧交错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基于对典型样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量化分析,解析了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2.
黑龙江塔源地区金银铜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龙江塔河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地质信息为基础,对该区的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成矿要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区的金,银,铜矿产的成矿系统模型。模型指出,大陆边缘活动带,古元古宙基底,以北东向为主导的断裂构造系统,以及火山岩-侵入岩是区内金,银,铜矿成矿系统形成的有利大地构造环境和成矿地质背景。在地球物理上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表现为复杂磁场区和重力相对高场区。Au,Ag,As,Sb,Cu,Bi组合异常成矿系统的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233.
针对天津高村井水位分钟值曲线在每日相对固定时间段出现的下降台阶错动型异常,对观测仪器、供电系统和观测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水位异常系观测室南侧约10 m处的电镀作业间的高频直流设备漏电所导致。通过将漏电的高频直流逆变电源更换,有效排除了异常。提出在数字化水位观测中,不但要注意传统的诸如地下水超采等观测环境因素,还要重视可能对数字化水位仪有影响的电磁环境因素,补充、修订地下流体观测环境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234.
戚伟  李颖  刘盛和  高晓路  赵美风 《地理学报》2013,68(10):1344-1356
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昼夜差异是配置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制订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地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但由于国内目前没有区分昼夜的人口统计数据,城市昼夜人口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难以开展,极为薄弱。本文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媒介,构建基于不同类型城市人口时空行为特征的城市“人口-昼夜-土地利用”关系模型和基于差异化面积权重的城市人口空间化模型,旨在以格网为单元来估算城市昼夜人口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估算了海淀区的昼夜人口规模,分析了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 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白天人口相对于夜晚人口具有更广泛的分布范围,并具有更显著的集聚特征。② 城市昼夜人口表现为多种空间耦合关系,包括“三明治”模式、“镶嵌”模式、“辐合”模式、“单体”模式等。③ 城市路网的昼夜利用与人口的昼夜分布有较高的相关性,白天人口分布对路网扩张有显著影响。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分布折射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诸多因素,例如“旧住宅区”的分布、产业新区的建设、城乡发展差异等,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5.
热带气旋降水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遭受热带气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准确的降水模拟对于开展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的视角,将降水模拟分为基于极值理论的降水极值模拟、基于站点的降水时空模拟和基于热带气旋路径的降水事件模拟3大类;根据风险评估对降水模拟的需求,从模型构建、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对3类模型进行分析评述;进而提出面向风险评估的热带气旋降水模拟,应兼顾降水模拟的一般性和热带气旋暴雨模拟的特殊性,平衡处理降水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统计量的可靠性和计算量问题。以极值理论对降水极值模拟为基础,充分发挥降水时空模拟在处理长时间降水序列中的优势,并加强热带气旋降水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热带气旋降水事件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236.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数不确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膨胀因子模糊覆盖分级方法(fuzzy cover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based on adaptive inflation factor, AIFFC)对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提取了坡度、坡向、高程、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道路、断层、岩性和土地利用9类评价因子,运用AIFFC及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NBC)对连续型因子进行分级,并分别代入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区划图。采用单因子分级结果精度、灾积比分析和易发性分区结果 对AIFFC分级法的优越性进行检验,结果 表明:各因子采用AIFFC算法分级的AUC值均高于自然断点法;基于AIFFC的随机森林模型及加权信息量模型的高易发区灾积比分别提升了56.3%、74.6%,低易发区灾积比分别降低了48%、58.1%,AUC值分别提升了7.6%、2.7%。采用AIFFC分级方法优化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显著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7.
应用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EA-IRMS)对中国北方不同养殖地区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闭壳肌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分析3种养殖扇贝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青岛和獐子岛虾夷扇贝闭壳肌的?13C和?15N均差异性显著,长岛和旅顺栉孔扇贝闭壳肌的?15N差异性显著,莱州、牟平和旅顺海湾扇贝闭壳肌的?13C和?15N均差异性显著。闭壳肌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来源的3种养殖扇贝。  相似文献   
238.
李颖  李冠男  崔璨 《海洋通报》2017,36(3):241-249
基于大量有关星载SAR溢油检测研究和溢油微波散射特性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回顾了星载SAR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海上溢油检测技术原理,重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基于单极化SAR数据、全极化SAR数据对溢油信息提取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溢油水面微波散射特性研究对SAR溢油检测研究的重要辅助作用及当前的研究成果,分别讨论了目前星载SAR溢油检测和溢油微波散射特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今后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39.
朱扬明  李颖  郝芳  邹华耀  郭旭升 《沉积学报》2017,35(6):1254-1264
采用质谱和色谱-同位素质谱技术,测定了500余个干酪根及饱和烃、芳烃组份、正构烷烃的δ13C值,以此揭示了四川盆地海、陆相烃源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随地质时代的变化特点及其在高成熟阶段的演化特征,并结合其他相关分析资料,应用碳同位素剖析了不同类型海、陆相烃源岩的有机质生源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从震旦系灯影组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海相地层中,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随层位变新呈逐渐变重的趋势,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浮游植物的进化作用;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至中侏罗统千佛崖组的陆相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则有反向的年代变化,主要与生源构成和沉积环境性质有关。这些海、陆相烃源岩的有机源难以用干酪根δ13C值进行区分,而可用饱和烃与芳烃组份的δ13C及其CV值来区别。海洋和湖泊不同沉积相带烃源岩的干酪根具有明显不同的δ13C值,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可识别其有机质来源。煤系地层中煤与泥岩在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上没有可区分性,而两者有不同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从成熟晚期到高-过成熟阶段,海、陆相干酪根的碳同位素均变重1~2‰,煤系泥岩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由负向线型分布向平直型演变。这些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为油气源对比和烃源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0.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网络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GIS是GIS与分布式计算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本系统采用了构件GIS和互操作GIS的优势,并将GIS发展与构件技术、互操作技术、分布式三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超媒体空间信息集成平台即WebGIS。在该平台上,将基于GIS的单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统在Web上得以实现,最终实现基于WebGIS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统,最后给出基于WebGIS的阿尔泰成矿区矿产预测成果的信息共享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