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嫦娥一号图像数据处理与全月球影像制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我国第一幅覆盖月球的遥感影像图, 将成为嫦娥工程后期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 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CCD图像数据的获取、数据特点和数据质量, 描述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 按制图规范对图像数据进行了镶嵌拼接和处理, 制作了覆盖全月球的1:250万比例尺影像图, 并进行了影像图的定位精度分析. 数据处理和制图结果表明, 嫦娥一号CCD数据及其定位精度能够满足1:250万比例尺的制图要求, 制作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 其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40 m, 平面定位精度约为100 m~1.5 km, 定位精度略好于2005联合控制网(ULCN2005)和克莱门汀基础地图(2.0版); 对所有像元进行了逐一光度校正, 大大改善了全球图像的一致性, 是目前覆盖最全、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相似文献   
72.
借助于15幅高分辨率的HiRISE影像与107幅MOC影像,对火星表面撞击坑壁与沙丘中出现的非常年轻冲沟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据此检验冲沟成因假说.影像特征分析结果首先支持沙丘中冲沟是由液态水携带泥沙冲刷而成的理论,而撞击坑壁出现的多边形土证实火星表面下冰的存在,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转变为液态水形成冲沟.   相似文献   
73.
月球探测的进展与中国的月球探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月球探测历程、第一次探月高潮中在月球的形状、大小、轨道参数、近月空间环境、月表结构与特征、月球的岩石类型与化学组成、月球的资源与能源、月球的内部结构与演化历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初步设想,认为近期中国的月球探测应以不载人月球探测为宗旨,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即环月探测、月面软着陆器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月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74.
75.
吉林陨石钻孔样品^53Mn深度剖面进一步表明吉林陨石经历了二阶段暴露历史,第一阶段母体经受2π宇宙射线辐照,时间约为10Ma,第二阶段母体经受4π宇宙射线辐照,时间约为0.5Ma。  相似文献   
76.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from metamorphic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Jiehekou and Xiyupi areas on both sides of the Lüliang Mountains, Shanxi Province and analyzed for their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ajor, trace and rare-earth el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metamorphic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this area were emplaced in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like a modern continental rift. Sm-Nd and Rb-Sr isotope chronolog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Jiehekou Group metamorphic basic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2600-Ma crust/mantle differentiation event, and were transformed by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late Neo-Archaean period (2500 Ma ±), making the Sm-Nd systematics of the rocks reset. During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period (1800 Ma ±) the Rb-Sr systematics of the rocks were disturbed again in response to the Lüliang movement. Since the extent of disturbance was so weak that the Sm-Nd systematics was not affected, the age of 1600 Ma ± obtained from this area seems to be related to local magmatic activities within the craton. Research results lend no support to the idea that the Lüliang Group was formed during the Archaean. Instead, it should be formed during the 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77.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简称地化所)于1966年2月在贵阳成立。三十而立,地化所的成长与发展,是中国地球化学事业成长与发展的缩影,是我国地球化学的奠基者与先躯们献身、开拓、创新与奋进的结晶。由中国地球化学界的精英与主力优化组合的群体自诞生就历尽了十年浩劫的磨难。创建初期,侯德封所长,涂光炽、李朴、杨敬仁、柴云山和彭会副所长,刘东生、郭承基、司幼东等科学家,力挽狂澜,在艰辛的条件下创业,在崎岖的劣境中奋进。在医治十年浩劫的创伤和科学的春天来临的岁月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徐光炽所长领导全所…  相似文献   
78.
综述了非球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在成分结构方面的非分异成因证据,推断其成因是:星云盘中心层中的星云发生气-液凝聚作用形成的熔滴,在较高温度下彼此合并形成了较大熔体,熔体固化后形成该类陨石母体。根据C1陨石不含球粒和其它成分特征,推断它们是星云只发生气-固凝聚作用的产物。对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特殊成分的碳质球粒陨石进行了综合分析,暂定名为类C1陨石。通过类C1陨石与其它球粒陨石及C1陨石成分结构特征的对比,推断它们是星云盘边缘层星云发生气-液-固和气-固联合凝聚作用,同时发生水化作用的产物。最后,在对所有陨石凝聚成因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建立了小行星区星云凝聚模型。  相似文献   
79.
在建立了小行星区星云凝聚模型的基础上,对类地行星区中上物质(硅酸盐、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凝聚作用,以及凝聚物的水化作用进行了讨论,进而建立了包括小行星区在内的整个类地行星区的星云凝聚模式。根据地球核慢质量比和关于地球初期演化的研究结果;使用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和C1陨石的化学成分分别做为地球形成区中类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质星子和类C1陨石质星子的成分数据;假定类顽火辉石无球粒陨石质星子的成分与类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质星子的硅酸盐部分成分相同,计算出原始地球可能由1.58%的类铁陨石质星子、13.9%的类顽火辉石无球粒陨石质星子、82.52%类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质星子、2%的类C1陨石质星子组成。  相似文献   
80.
生态转变系统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与土壤的初级生产力和温室气体的释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 ,它也是目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毁林造田和退耕还林等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变的特殊地点 ,土壤有机质的源物质产生了C3植物 (森林 )与C4 植物 (农作物 )的转变 ,这就为我们利用δ13C来示踪土壤有机质的迁移和赋存提供了可能。茂兰保护区曾长期生长C3植物 (常绿混叶林 ) ,近几十年 ,部分毁林后种植C4 植物 (玉米 )。本实验分别采集 3个剖面相邻的森林点和农田点的土壤样品 ,分析了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