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41.
黄土高原农田种植结构的改变对陆面能量和水分交换、区域蒸散发等产生影响,不同作物下垫面复杂的水热耦合机制在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陇东黄土高原2019-2021年共计34个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耦合了作物模块的通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with BGC Biogeochemistry and prognostic crop,CLM5.0-BGCCROP)对黄土高原不同作物下垫面(冬小麦、玉米、苹果林地)的陆面特征进行离线单点模拟,以验证CLM5.0陆面过程模式在黄土高原农田地区的模拟能力,对比分析不同作物下垫面土壤温湿度和地表能量通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CLM5.0对土壤温湿度特征的模拟效果较好,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小于2.5℃和0.1 m3·m-3,小麦地土壤温度模拟值偏高,玉米地和苹果林地土壤温度模拟存在冷偏差。生长期在旱期的冬小麦造成土壤干燥的程度大于玉米,苹果林地因根系丰富,吸收了更多的土壤水,使土壤整体更加干燥。(2)模拟偏差一部分是由于在模式中将作物下垫面设置为单一作物类型(冬小麦、...  相似文献   
142.
基于GLUE方法的城市雨洪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蓉  赵刚  庞博  姜其贵  甄婷婷 《水文》2016,36(2):1-6
以北京市大红门排水片为例,构建基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的城市雨洪模型,并基于GLUE方法(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城市雨洪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区域的雨洪过程。在模型参数中,管道曼宁系数、不透水区洼蓄量以及河道曼宁系数的不确定性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较为显著。GLUE方法能够在分析模型结果不确定性的同时给出敏感性参数,为城市雨洪模型的参数率定和进一步研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3.
车载LiDAR点云中包含地面、建筑物、行道树、路灯等丰富地物类别,自动对这些不同类别点云进行分类,对点云中目标的识别、提取及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radient Boosting的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车载激光点云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计算点云的协方差矩阵、密度比、高程相关特征、局部平面特征、投影特征等,再计算点云特征直方图与垂直分布直方图,采用K-means方法对这两者分别进行聚类,并将其聚类类别值也作为特征,从而构建出20维的点云特征向量,应用Gradient Boosting分类方法进行自动分类。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从某城镇场景的车载激光点云数据中选取部分代表区域共144W点作为训练数据集,然后选取另一较大区域的点云共312W点作为测试数据集。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测试数据集进行分类,分类结果总体准确率达到了93.38%,耗时631s,说明此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4.
对三峡与葛洲坝三维数字仿真平台构建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三峡至葛洲坝区域仿真数据库建设过程和三维可视化程序框架,研究了与三峡实时数据库和调度数学模型相连接的数据接口,将调度过程动态直观地表现于三维场景中,实现了航运相关数据的查询和分类显示功能,为梯级调度决策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5.
SWY-����ˮλ�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Y-?????λ???????????????£????????????????λ?????????????????????????????????????????????????????????????????????????????????????????????????????????????????????????????????????????????????32λARM920T????????????????wince????????????????????????????????????????????????????????????????????????????λ????????????????á??????????????????????????????????????????????????????????????????????????????  相似文献   
146.
中国不同气候区基于火险气象指数的火险概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森林火险气象指数被广泛用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本研究目的为,基于火险气象指数,在中国不同气候区建立火险概率模型.本文在中国4个气候区,使用1998-2007年的气象及火灾数据,以位置变量、月份、海拔、加拿大、美国及澳大利亚的气象火险指数、植被指数为自变量,建立了半参数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自变量与着火概率及大火发生概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区域,模型所选自变量组合不同,这与各气候区不同气象及植被状况有关.通过模型模拟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散点图、火险概率图、大面积火灾数量预报曲线图,分析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气候区,海拔和NDVI指数对着火概率影响显著.模拟可燃物含水量的气象火险指数由于反映出了植被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中国北部成为火险概率模型中的重要因子.模拟土壤有机层可燃物状况的火险气象指数在中国南部(东南、西南)成为火险概率模型的重要因子.在中国4个气候区,应用半参数化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月时间尺度着火概率及大火发生概率,并为分析火险气象指数的预报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气候与火险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7.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程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使其能更好地应用到地壳运动监测.本文对房山站观测数据先采用PanTa方法剔除异常值,然后进行混沌动力学系统检验.经检验可知,北京房山站高程时间序列为非线性、非稳态时间序列,观测系统为部分确定性机制低阶混沌动力系统.因此对数据进行正则化RBF网络相空间重构和小波神经网络滤波,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加窗谱估计、最小差距拟合和去除趋势FFT周期拟合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北京房山站高程时间序列的平均谱功率为7694W,年周期为0.994~1.109(年),半年周期为0.438~0.617(年),年周期为0.247~0.378(年).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时间序列斜趋势不明显,随机性不明显,其存在着年周期性、半年周期性和季周期性,其中年周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8.
前寒武纪VMS与BIF铁矿床共生组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VMS和BIF铁矿作为两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在前寒武纪常常以共生组合方式赋存于古老克拉通内的表壳岩系中,是早期地球构造和环境演化耦合作用的产物。该组合不仅记录了当时特定的构造及大气和海洋环境,而且两者也是全球铜、铁、铅、锌等金属的重要来源,因此,开展VMS与BIF共生组合的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前人研究表明,前寒武纪VMS与BIF集中出现于~2.7 Ga和~1.9 Ga,与同时期地幔柱活动和地壳增生的高峰相对应,两者共生时BIF通常产出于VMS外围或上盘,但在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还认为,前寒武纪地幔柱活动诱发的海底扩张、海底和地表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多重热液系统,可同时为VMS和BIF提供物质来源,海水的硫逸度、氧逸度及大气的氧含量是影响VMS与BIF空间分布及VMS硫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目前,VMS与BIF共生组合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典型共生实例的精细解剖,已有共生模型缺乏详细的矿床成因机制研究支撑,对两者共生组合产出的构造背景和古海洋环境仍存在不同认识。华北克拉通的清原和五台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有较大规模的VMS与BIF铁矿共生现象,对其开展详细研究工作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9.
应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 Ⅱ、NIOSⅡIDE开发软件和SOPC Builder工具,采用cy-cloneⅡ系列FPGA芯片--EP2C35,设计了质子式旋进磁力仪原理主机硬件平台.构建和配置了Nios Ⅱ软核处理器、IO接口电路及传感器控制电路,编写了全数字锁相环、等精度计数器等硬件单元的VHDL代码,实现了质子旋进式磁力仪器原理主机核心电路的单芯片系统逻辑设计.研究了μ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配置技术,并建立了基于Nios Ⅱ软核处理器的μClinux交叉编译环境,成功将μClinux移植到NiosⅡ环境中.在该系统下编写了主机硬件平台的设备驱动程序和用户程序,实现了原理样机各设计功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0.
地热正常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刚  王军  何案华  郭藐西  郭柏林  秦久刚 《地震》2009,29(3):109-116
为了研究地热正常动态特征,收集了226个地热前兆观测台站的数据,建立了地热前兆应用数据库。 通过对地热前兆台站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将地热正常动态分为地热的长期正常动态和地热的短期动态两类,归纳出6种类型的地热长期正常动态和4种类型的地热短期正常动态,并结合观测点处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不同的地热正常动态类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