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滇中地区红层软岩分布广泛,且具有显著的流变特性,为研究饱水-失水循环条件下红层泥岩的蠕变特性,以龙川江河谷泥岩为研究对象,借助YZJL-300型岩石剪切流变仪,分别进行饱水-失水循环次数30次、50次和100次剪切蠕变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剪切蠕变特征,提出了饱水-失水循环条件下泥岩蠕变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饱水-失水循环次数的增加,极限瞬时蠕变速率由0.273 mm·h-1、0.365 mm·h-1、0.452 mm·h-1逐渐增加,长期强度逐渐降低;(2)相同剪切荷载下,循环次数越多,泥岩黏弹性模量越低;相同循环次数,剪切荷载越大,泥岩黏弹性模量小;(3)通过Matlab拟合分析提出了黏弹性模量E(n)与循环次数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式E(n,t),并引入一个非线性黏塑性体建立了龙川江倒虹吸泥岩剪切蠕变本构模型(LCJN);(4)以1stOpt软件基于BFGS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对LCJN模型辨识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2.
渤海湾盆地中生代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差异沉降与隆升作用控制了研究区基底地层组合、构造样式的差异展布。综合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与勘探地球物理资料,对不同凹陷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分析表明,印支期Ⅱ幕与燕山期Ⅱ幕是控制研究区基底结构差异分布的关键构造期。不同构造时期古亚洲构造域、西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洋构造域的差异影响与太行山断裂、盐山—兰聊断裂、郯庐断裂带的差异活动造就了研究区形成了西部强隆构造区、中部反转构造区、东部—北部走滑构造区以及南部持续沉降区4种结构基底。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基底结构差异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差异发育与供油窗口形成的难易程度,进而控制了潜山油气的差异富集,其中西部强隆区与东部—北部走滑构造区潜山油气富集程度高,富集层位老;中部反转构造区与南部持续沉降区潜山油气富集程度差,潜山油气富集层位新。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搜集江西省各地方史志地震记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给出江西省历史有感地震的筛选原则和确定方法,整理分析相应有感地震,并在中国有感地震目录中提取江西有感地震,删减重复部分,增补遗漏的史志有记载的有感地震,从而编辑江西地区相对完整的历史有感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04.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盆地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分析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了宁南盆地古近纪气候条件、古盐度和氧化还原环境。Cu、Cs质量分数变化以及Rb/Sr比值、Sr/Cu比值特征,揭示寺口子组沉积时期至少存在一期由潮湿-干旱转变的气候事件,从寺口子组沉积末期到清水营组沉积初期,古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Sr/Ba比值和B/Ga比值反映清水营组沉积水体盐度与寺口子组相差不大,仅在石峡口水库处古盐度值极大,其他地区略有减小。寺口子组沉积过程中,水体盐度有所增加。氧化还原指标V/Cr、Ni/Co、U/Th、V/(V+Ni)、δU、δCe、Ce/La和Ceanom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U、Ni、Zn 和Cr 的质量分数变化指示清水营组沉积时期水体氧含量整体小于寺口子组沉积时期。寺口子组沉积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清水营组沉积水体为氧-贫氧环境。   相似文献   
105.
舒时光  邓辉  吴承忠 《地理研究》2016,35(4):790-802
毛乌素沙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明代延绥镇土地利用方式及规模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影响及其程度,也成为重要研究内容。从军地类型、分布及数量,可以看出万历时期延绥镇屯垦有巨大发展。运用历史地理学的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揭示了延绥镇近边垦地的利用格局,探明了明万历末年延绥镇36城堡草场地与军垦地分布及数量。万历年间延绥镇近边地区景观的时空特征主要是军事和地理环境共同决定的。万历末至崇祯年间,由于连年战乱及自然灾害,延绥近边垦地的农业生产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抛荒率基本在90%以上。明军垦的发展对此阶段毛乌素沙地南移的影响不大,自然原因可能是毛乌素沙漠变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6.
以某高速铁路隧道进口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了列车振动荷载对该边坡岩体的应力、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两侧及底部最大、最小主应力均产生集中现象,最大主应力较自重应力场下增加1~2MPa,最小主应力较自重应力场下增加0.5~1MPa;隧道顶部最大、最小主应力均与自重应力场下基本一致;隧道进口边坡总位移增量最大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边坡顶部及隧道正上方坡顶区域,自坡顶往坡底总位移增量逐渐减小,最大总位移增量约为2.15cm;列车振动荷载将在边坡内地层分界面附近、软弱夹层内、构造结构面附近、开挖面附近形成剪应变增量带,对边坡的稳定性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07.
渤海海域为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断裂作用贯穿油气运移过程始终,且不同类型的断裂控藏作用差异明显,但均表现为优势运移通道控制着油气富集带形成。根据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成果,结合渤海海域成盆机制及勘探实践,提出了断面形态主导油气宏观运聚趋势,断裂结构影响油气输导效率,断裂组合控制油气分流走向,势—效—流三大因素耦合是断裂优势输导油气的内在原因。结合典型油田实例,将不同断裂组合对油气运移过程中的作用分为垂向输导和侧向分流2种;根据断裂的差异输导作用将油气成藏模式分为侧向分流型、垂向输导型和逐级截流型3种类型,提出了“断面定势、结构控效,组合分流”是渤海海域寻找油气富集断块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沙南凹陷沙二段砂岩储层的93件岩心样品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电子探针等测试分析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目的层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现今该套储层的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期A亚期。该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混合型孔隙和次生孔隙,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其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发育阶段形成的次生溶蚀和混合型的扩大粒间溶孔对改善沙二段砂岩储层储集性能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虽然研究区沙二段埋深可超过3 000 m,但压实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相对明显较弱。   相似文献   
109.
东海潜在地震海啸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非非  朱元清  姜辉  邓辉 《内陆地震》2009,23(4):490-498
主要从东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分析,海啸传播过程的特点以及发生概率几个方面重点阐述讨论了东海地震海啸的一些特性,并分析了地震海啸在东海发生的概率及其特点。得出东海潜在海啸源区主要位于冲绳海槽内,数值模拟海啸在东海的传播过程方程应采用球坐标系下的线性方程,对于近岸的传播包括上岸部分的研究应该采用笛卡儿坐标系下的非线性方程,并且要考虑底部摩擦等项的对波浪的衰减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