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316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1006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毕娜  郭进京  韩文峰  赵海涛 《地质通报》2017,36(9):1616-1624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漳县地区出露一套具有磨拉石沉积特征的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其现今的空间分布和沉积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地壳隆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层的厚度、砾石成分、形态和粒度特征、古流向特征、物源特征等研究,探讨其沉积环境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了西秦岭北缘上新统韩家沟砾岩代表新近纪上新世以来,西秦岭地块向北逆冲推覆构造背景下形成前陆磨拉石盆地沉积的认识。该区域上新统韩家沟砾岩现今出露最高高程与北缘断裂带之南的山顶夷平面高程相近,可能指示了其形成之后和西秦岭一起经历了长期的侵蚀夷平,最后在新近纪末期或第四纪初形成了统一夷平面。该夷平面代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的起点,新近纪末期以来,该夷平面的隆升、侵蚀和解体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过程,即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隆升是新近纪末期或第四纪以来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992.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高含沙支流对干流的淤堵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平  胡恬  郭秀吉  张原锋 《中国沙漠》2017,37(6):1240-1249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支流——十大孔兑的高含沙洪水多次淤堵黄河干流,造成灾害。基于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模型试验手段对孔兑高含沙洪水特点、淤堵干流过程和交汇区沙坝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孔兑洪水具有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输沙量大等特点;孔兑洪水形成沙坝、淤堵黄河的过程可分为形成、相对稳定和冲刷3个阶段,支流洪水量级较大,形成的沙坝规模较大,沙坝冲刷历时也较长;孔兑高含沙水流入黄交汇区水流结构分区包括壅水区、回流区、高流速带、剪切层等组成要素,沙坝淤积形态模式包括壅水区、回流区、回流区下游淤积体和交汇区输水输沙窄槽;基于沙坝淤堵判别方法以及实测和试验数据提出了孔兑入黄交汇区沙坝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地震对地下硐室围岩动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硐室围岩压力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表现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目前我国隧道工程抗震规范关于地下硐室围岩动压力的确定方法,以四川黄草坪隧道的资料为例,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在不同峰值加速度的水平地震动输入下,硐室围岩压力对地震输入的响应,并与围岩静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的增加,地下硐室围岩最大主应力峰值的增大;围岩最大主应力的地震反应峰值与输入地震动的加速度峰值有一定的关联;在加速度峰值小于0.2 g的地震动作用下,硐室围岩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变化较小,硐室结构一般不会发生破坏;地震作用时,硐室的斜上和斜下侧壁是整个结构的薄弱部位;衬砌结构对于地下硐室围岩最大主应力地震反应峰值的控制和硐室结构抗震性能的增强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分析1971—2006年克拉玛依11级以上特强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总结了年代际变化及月、季分布特点。研究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的大气候背景下,克拉玛依特强大风天气呈明显减少趋势。在这种气候背景下,利用NCEP资料,分析了克拉玛依发生特强大风的主要天气形势特征,提出预报思路,给出预报经验指标,提高对特强大风的防范意识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5.
郭云开  曾繁 《测绘通报》2015,(12):23-26
针对ISODATA算法预设参数较多,其聚类中心与最优迭代数目很难预先准确设定,且在聚类时没有将影像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对个体适应度函数重视不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增强型模糊聚类GA与ISODATA的聚类方法,对聚类原型矩阵进行编码,构造隶属度矩阵,解求个体适应度函数值,在影像特征空间中搜索得到样本全局收敛极值点。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能避开随机初选值的敏感问题,避免聚类过程的随机性,使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该算法精度优于传统的ISODATA算法与模糊聚类GA算法,提高了分类的精度,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瑞利激光雷达首次观测到了平流层地形重力波活动的现象,并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预报系统(GFS)的风场数据分析了该地形重力波的基本参数.与惯性重力波相比较,地形重力波的密度扰动没有下传的相位,在同一高度上,其扰动相位保持不变.北京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瑞利激光雷达自2012年开始观测实验以来,已经观测到多起地形重力波活动事件.本文以2013年11月11日的观测数据为例,研究北京上空的地形重力波活动,并结合GFS风场数据分析了北京上平流层地形重力波的波长、传播方向、传播速度等参量.通过分析得到在2013年11月11日北京上空存在一列传播方向为北偏西52.4°,水平波长为5.5km,平均垂直波长约为6.0km的地形重力波.  相似文献   
997.
珠三角城市群热岛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城市群热岛效应的合理评估关系到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分析对象,并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分析1999—2008年20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实测气温标准差方法定量选取郊区代表站,通过城郊对比方法研究热岛的时空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珠三角平均热岛强度为0.71 ℃,线性增加趋势为0.29 ℃/(10 a)。热岛强度空间结构呈纬向三极子分布,广州、佛山、东莞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为高强度带,东西两侧逐渐减弱为两个低强度中心。热岛强度秋强(1.06 ℃)春弱(0.39 ℃)的季节变化和夜强(0.91 ℃)昼弱(0.53 ℃)的日变化特征明显。影响热岛出现频率的气象因子依次为低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量,并表现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及气象和环境风险区划有良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对地震发生时快速错动的断层两盘产生的科里奥利力的研究做了简短回顾,以此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大陆外的部分震例,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及中亚土耳其地区发生的大地震的余震进行讨论,并简短讨论了地震破裂的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余震强度用于全球的普适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正>孟加拉国在20世纪曾发生过两次特大风暴潮。在这两次浩劫之前,在滇缅地区皆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而且这两次大震和风暴潮在孟加拉国致灾区都位于北回归线所路过的东西长约1 500km的地带中。这是沿北回归线东段和西段大震与风暴潮灾害相关联的一个巨灾链,下面作些介绍[1]。(1)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通海发生7.7级地震,死亡15 621人。该年11月孟加拉国遭受特大风暴潮,死亡约  相似文献   
1000.
辽宁兴城地区岩石光谱测试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兴城野外实习基地采用ASD光谱仪完成不同岩石样品光谱测试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地质时代的岩浆岩和沉积岩, 及其风化面和新鲜面的光谱曲线特征。兴城野外不同岩浆岩与沉积岩光谱曲线形态相似, 新鲜面和风化面的特征光谱吸收位置相差不大, 但新鲜面的反射率普遍高于风化面的反射率;岩浆岩和沉积岩样品一般在波长为900 nm左右存在铁离子吸收谷;除了在1 400 nm和1 900 nm处有水汽吸收带外, 岩浆岩和沉积岩样品在2 200 nm左右还存在强吸收谷, 而灰岩在2 300 nm左右有比较高的吸收谷, 这也是利用实测光谱进行岩性分类的理论基础。但是, 不同地质年代下的岩石光谱曲线变化并无规律, 更多地与岩石结构、成分和环境因素等相关。这样, 岩石光谱测试及其特征分析可满足研究区岩性识别、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