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4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89年7月5日耀斑活动区的磁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22.
在研究暗条、耀斑等日面活动体的光谱时,观测谱线上都叠加上一定强度的背景光影响。如何消去这种影响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经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减法消去法,这种方法广泛为国内学者采用;第二类方法是除法消去法,即国外学者提出的(微)方模型方法。本文通过误差传递方法,比较了上述二大类方法,结果发现,所有方法的误差传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微)方模型的背景光误差可能要小些,至少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得合理些,因此(微)方模型要优越些。然而,从根本上讲,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太阳圆面背景光处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3.
介结了云南天文台太阳光谱仪1988年进行的重镀11块照相透镜增透膜以及镀膜后的使用情况。重镀增透膜前照相透镜的透过率已降低到77%~84%,重镀后提高到92%~98%。相对于镀膜之前的透过率数值提高14%~26%,照相露光时间缩短1倍左右。  相似文献   
24.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25.
利用已知的22个完整太阳活动周平滑月平均黑子数的记录,对正在进行的太阳周发展趋势给出了预测方法,并应用于第23周,同时与其他预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6.
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1年3月7日在太阳东北边缘产生了一个爆发日珥。它产生在没有耀斑、暗条、黑子等其它太阳活动现象的一个相对宁静的日面区域。日珥抛射的最大高度为6.97×104km,最大长度为11.6×104km,从形态的大小来看它属于中等偏小的爆发日珥。抛射的时间过程,上升阶段非常快,而下降阶段则较缓慢,有类似于耀斑爆发的时间过程。日珥爆发后的绝大部分物质基本上在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作抛物线运动形成拱桥形状,并保持到消失。日珥下降前后,顶端有少部分物质被抛射脱离日珥主体部分,扩散到行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27.
28.
1990年8月29日龙卷日珥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云台太阳光谱望远镜光栅鬼线强度测量方法。给出了2级光谱罗兰鬼线强度的初步测量结果,为母线强度的0.049%,结果表明光栅的质量优良,鬼线对光谱测量的影响非常小,一般情况下在光谱资料处理中可以不必考虑鬼线强度的改正。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1991年3月7日太阳东北边缘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上升、下降和半径膨胀的运动情况。该日珥的上升阶段和下降的开始阶段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比较迅速,而且基本是线性的变化,但在下降的结束阶段则比较缓慢,也基本是线性的变化。它的下降运动不仅受到重力作用自由下落,而且还受到不均匀的大气阻力,磁场等力的共同作用而下落。而速度,喷射出以后总的在逐渐减弱,上升阶段减弱较快。下降阶段初期有一次跳跃式的变化,先迅速减弱,然后又很快增加,在下降后期速度减弱较慢。日珥到达最大高度的时间比日珥半径膨胀到达最大尺度的时间早4min左右。上升下降速度最大时半径膨胀速度最小,而上升下降速度最小时半径膨胀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