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考察入境旅游集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31个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空间集聚明显且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2)无论是非空面板模型还是空间面板模型都表明入境旅游集聚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空面板模型由于忽略空间溢出效应而高估入境旅游集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3) 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经济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等要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负向效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在入境旅游集聚的影响下,传统要素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数值变化与作用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82.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的机理。研究表明:1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表现为马太效应、过滤效应、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特征。2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以及时空压缩程度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均非常明显态势下,产生高铁马太效应;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均不强,时空压缩程度不显著等旅游节点产生高铁过滤效应;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和交通网络密度均具有很强优势,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等旅游节点可成为扩散源,高铁强化了扩散源旅游流集聚作用,然后向边缘旅游地扩散,呈现为"集聚—扩散"模式;高铁使大尺度空间的不同客源地居民出游空间范围出现叠加现象,但只有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优势较强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旅游节点产生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3.
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依据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安徽省17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安徽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安徽省内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合肥市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间锁定效应和屏蔽效应显现,城市发展偏心化以及城市分布东紧西松加剧。提出应建立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空间格局,依托中心城市,实行联动发展,注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政府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4.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 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 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 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研究认为, 旅游主要在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6 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4 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是城市群旅游形成的重要动力, 城镇体系是空间建构的物质基础, 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差异化是推力, 以快速交通为代表的交流手段是科技支撑, 政府对城市群旅游发展起到主要协调作用, 这5 个因素推动着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的转变。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下的动态相互作用, 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对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可为今后城市群旅游研究奠定基础, 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5.
旅游废弃物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秀龙  陆林 《地理研究》2009,28(6):1693-1703
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旅游废弃物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研究内容涉及到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的各个组成部门,研究范围遍及人类旅游和游憩活动的所有空间。目前国内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以描述性为主,研究方法和措施大多还处于理论探讨之中,对实践指导性不强。真正适合于我国旅游景区、景点废弃物处理的方法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重视生态脆弱旅游景区的废弃物研究,完善研究方法,提高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加强废弃物管理,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6.
黄山风景区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草本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物种数等单项指标及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等综合指标分析了不同干扰强度对草本层植物高度,盖度,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干扰对草本层高度的影响明显,游径边缘干扰强度最大地段草本层植物高度明显降低;旅游干扰对草本层盖度影响不明显,虽然随干扰强度的降低,草本层盖度有所上升,但不同干扰强度下盖度差异并不显著;旅游干扰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游径边缘干扰强度最大地段物种数最多;同时干扰也对草本层物种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随干扰强度增加,耐践踏植物及伴人植物比例增加.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草本层植被影响的空间范围大约在距游径10 m以内.  相似文献   
87.
合肥主城区住宅剖面线型地价的比较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善驹  陆林 《地理科学》2015,35(2):196-202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合肥市2007年和2011年住宅修正地价等值线图,并依据合肥市圈层放射形的空间结构形态选取5条核心放射的剖切线。基于剖切线比较分析2007年和2011年的剖面线型地价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地价从中心往外围整体呈现衰减趋势,2011年城市各方向剖面地价从中心往外围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凸形地价阶地。比较明显的区域包括合肥市一环路与二环路附近。大蜀山和天鹅湖区域以及滨湖新区区域。针对凸形地价阶地出现的中观区位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城市主导方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城市新兴功能组团、城市整体道路交通布局下新的交通节点、城市新的游憩综合区是形成凸形地价阶地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8.
蔡善柱  陆林 《地理科学》2014,34(7):794-80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择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口总额作为输入指标与GDP、出口总额作为输出指标,测算了中国4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综合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平均综合效率偏低,总体呈“M”型变化趋势;② 综合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③ TFP年均增长率为1.025,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说明开发区的整体生产效率逐年改善;④ TFP增长率地区分布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综合效率较高的开发区TFP增长率反而较低;⑤ 对GDP增长速度与TFP增长速度双低的开发区进行分类指导与合理整治,以全面提高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9.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井冈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资源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对比了井冈山市与安徽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效应,结果表明:(1)井冈山市行政区划调整从地脉和文脉上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消除原宁冈县旅游发展的多种屏蔽,统筹考虑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消除环境整治的政区壁垒,整体规划、集中资金加强核心景区的保护和宏观生态环境的管理。(2)井冈山市旅游管理体制调整的滞后性延缓了行政区划调整正效应的发挥,管理体制、部门利益有待进一步协调;黄山市的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一定时期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了黄山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保存完好的徽州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基于此开发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0.
卢松  陆林  王莉  王咏  梁栋栋  杨钊 《地理科学》2004,24(2):250-256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关于古村落旅游学研究成果国内尚不多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总结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增长迅速;客流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型波动;一般性周内客流为斜"Z"分布,黄金周客流呈"井喷"式,客流周内分布不均;客流日内呈双峰型分布,时客流分布集中。从事件、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黄山辐射效应、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客流时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讨论不断攀升的客流给古村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