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简单介绍了使用新近附设于我国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卡塞格林焦点的1号CCD系统观测哈雷彗星的情况。我们首先在1984年10月24日观测到这颗彗星,并于1984年11月5日成功地获得清晰的彗星CCD照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用实测方法考察云台一米望远镜卡焦照相装置星等系统的结果,得出了本仪器系统与U、B、V系统之间的转化方程,并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为在一米镜上进行照相测光工作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卡焦摄谱仪(f=175mm相机),在哈雷彗星的日心距分别为1.11AU和0.83AU时,作了两次彗发光谱观测,得到了典型的彗发光谱。本文绘出了各带系清晰的分子发射光谱图及认证结果。此外,本文还给出了彗发CN的(0—1)带(λ4216)和C_3的蓝紫发射(λ4052)及C_2的(2—0)带(λ4365)的强度比CN/C_3和CN/C_2,其值分别为CN/C_3=1.03,CN/C_2=1.00。最后,我们还将结果与其他作者在这次回归中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近一年来,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上试用的初步结果,包括用于直接照相、定位测量、跟踪观测及面源观测等。鉴于我国还是初次试用CCD系统作天文观测,本文还简要地介绍若干特有的基本问题。 从1984年4月起,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的一米望远镜上试用将近一年了。在这段期间,我们对这一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已进行的项目包括:用作天体直接照相的精度,用作天体测量定位精度,跟踪观测对于发现运动目标的可能性,以及面光源观测的情况。这些试测结果都显出这套CCD系统的特具性能。虽不能说它能全面代替传统的照相乳胶,但和其它的探测器相比,在许多天文应用中,它确实有很大的优点。这套系统的使用将为我国光学观测天文提供一种新的探测手段。 本天从天文观测的角度介绍我们所用的观测和处理方法以及所得到的初步结果,目的是帮助有关天文工作者考虑他们的选题。鉴于国内还是初次使用这种CCD系统,我们对一些和其他观测手段不同之处讨论得详细一点,使读者容易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有一些射电源同时观测到射电辐射和紫外-X射线辐射,某些作者认为这两种辐射起源于同步一自康普顿效应。本文给出该效应中同步射电谱与康普顿紫外-X射线谱的一系列相关性。分析这些相关性,可以提供一些半定量的理论判据,用以检验同步一自康普顿效应的正确性。这种分析也有利于估计源的各种物理参量。  相似文献   
16.
在1997年一年里,北回归线默然无声地南移了大约147米,南回归线也悄然北移了147米,地球的热带地区将近1080平方公里的疆域,其中约330平方公里是陆地,其余是海洋,都在无声无息中遭到了南、北温带的蚕食。1998年,这种蚕食还在继续,这就是所...  相似文献   
17.
历法从起源到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首先是建立纪日制度,进而确立规范的纪月法,最后完成的才是纪年法.从3个少数民族历法发展的形态看,这种历法发展进程的模式,虽不能断言都必然如此,但至少这是一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给出哈雷彗星本次回归中使用我国云台一米镜CCD接收系统拍到的第一张清晰彗星照片的结果及其处理过程。拍摄中心时刻为J.D.2446009.40269。测量到彗星当时的位置为α=6~h39~m7~8.009,δ= 12°10′10″.63。V星等为21~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