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696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722篇
地球物理   619篇
地质学   986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稳态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生物类群.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造成湖泊水文情势的明显改变,对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演替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2个水位波动幅度与2个波动频率(逐渐改变水位),以恒定水位作为对照,研究湿地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的生物量及地上和地下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对水位波动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恒定水位,波动水位(低幅度低频率、低幅度高频率、高幅度低频率、高幅度高频率)对刺苦草的总生物量和获取限制资源相关器官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对照组,水位波动能够显著降低刺苦草分株数、叶片数、根数、根长、匍匐茎数、总匍匐茎长以及叶、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但会显著增加其株高和比叶面积.不同波动频率(低频率和高频率)和幅度(低幅度和高幅度)对光合器官的形态特征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叶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均受到波动幅度的显著影响.水位波动幅度显著改变了刺苦草的根数和根长,而波动频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浅水湖泊受损刺苦草群落进行重建时,应避免较大幅度的水位波动,从而有利于增强植株快速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等效线性化的一维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国外的SHAKE91、DEEPSOIL和我国的LSSRLI-1即是根据这一方法编制的通用计算程序。本文采用这3个程序进行了不同地震波、不同输入地震动幅值下不同场地类型的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并对三者的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SHAKE91和DEEPSOIL程序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②当土层最大剪应变均采用时域计算时,LSSRLI-1程序的计算结果与SHAKE91和DEEPSOIL程序基本相同,但有微小差别,其原因是:在基于等效剪应变通过离散形式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等效剪应变变化的关系曲线确定等效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时,DEEPSOIL和SHAKE91采用的插值方法与LSSRLI-1不同;③当LSSRLI-1程序采用频域经验关系计算土层最大剪应变时,特别是在强地震动输入下得到的土层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加速度反应谱与另外两个程序的计算结果有差别,且土层最大剪应变随着输入加速度的增大出现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文建议:当采用LSSRLI-1程序计算土层地震响应时,应使用程序中的时域解方法代替以往默认的频域经验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014-2015年南天山地区45个测点的2期流动地磁资料,分析喀什及邻近区域相邻两期岩石圈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同时,利用2014-2016年170个测点的4期流动重力资料,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信息。研究表明:皮山6.5级地震的发生对皮山一带的地磁矢量分布特征影响较大,总磁场强度、磁偏角和磁倾角均有变化;无论是半年尺度还是一年尺度的重力变化图像都显示乌恰一直处于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综合多手段的观测资料对震情形势的判定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94.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is a major fouling organism in the inter-tidal zone. Howeve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 galloprovincialis plantigrade settlement, biofilm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wettability remains unknown. Here, we examined M. galloprovincialis plantigrade settlement responses to marine biofilms (BFs) on surfaces of varying wettabilit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ussel settlement was observed on young BFs (7 d) on surfaces of differing wettability; while settlement decreased on older BFs (14, 21, and 28 d) formed on low compared to high wettability surfaces. Surface wettability affected BF characteristics. The standardized harmonic mean and water contact angles value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diatom density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but were correlated with bacterial density, dry weight, and thicknes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revealed that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ffered on BFs on surfaces of varying wettability. Thus, surface wettability affects biofil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ubsequent changes in BF characteristic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in biofilm-inducing activity of M. galloprovincialis plantigrade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995.
Site U1446 (19°50’N, 85°44’E, at water depth 1 430 m) was drilled during Expedition 353 (Indian monsoon rainfall) of the 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IODP). It is located in the Mahanadi offshore basin, on the northern Bay of Bengal. Sedimentation rates and contents of biocarbonates are high at this relatively shallow site. Using a micropaleontological approach, we examined planktonic and benthic foraminifera in the upper around 40 m of this site, spanning the last around 190 ka. A striking feature of the foraminiferal record is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but varying dissolution although the site is located well above the modern lysocline. Such strong dissolution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in this area. We estimated the flux of foraminifera and quantified the ratio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over total foraminifera (benthic/total foraminifera) along with the foraminifer fragmentation index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past changes in this above-lysocline dissolution. This study reveals a clear glacial-interglacial contrast, with a stronger dissolution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s (MISs) 1 and 5 than during MISs 2–4 and 6. Such a difference in preservation is likely to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geochemical proxies measured on foraminifera. Our new observations call for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causes of such above-lysocline dissolution in the region, and an evaluation of its impact on the foraminifera-based proxies used for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西部冰川对近期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这一广大的区域内分布有冰川46377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变暖显著,195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上升0.2℃/10a,其中1990年代是近千年中最暖的10年;同时,1950s以来西北各省的降水量增加了约18 % 。为认识这一气候变化对中国西部冰川的影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获取了近50a来5000多条冰川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部82.2 % 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面积减少了4.5 % ,同时也有一些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此外,近数十年中国西部冰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冰川相对稳定,而高原周边山区的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处于加速退缩状态。  相似文献   
997.
通过震源谱拟合得到龙门山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井孔附近218个微震的矩震级,并分别基于《地震台站监测规范》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GF)和李学政等(2003)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LXZ)计算了这些微震的两种近震震级。基于回归分析得到了两种近震震级与矩震级的关系,并讨论了此关系可能隐含的意义。近震震级与矩震级拟合关系M_W=a+bM_L中系数b的取值与应力降Δσ和地震矩M_0的关系相关,b=1/(1+γ)等价于Δσ∝M_0~γ,本文对应于γ=1的情形。由于动态应力降在数值上与静态应力降差别不大,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折合能量和视应力,因此仅根据拟合关系M_W=a+bM_L中b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地震矩与应力降、折合能量及视应力的关系。基于量规函数LXZ得到的近震震级与能量震级更为接近,且两者在与矩震级的拟合关系M_W=a+bM_L中有相同的b,接近于0.5,这既印证了从b的大小来判断应力降与地震矩关系的论断,也说明从能量的角度来看量规函数LXZ优于量规函数GF。  相似文献   
998.
在详细调研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缘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九寨沟M_S7.0地震同震位错为荷载,模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加卸载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龙日坝断裂、虎牙断裂、青川-平武断裂西段、迭部-白龙江断裂西段和东段、临潭-宕昌断裂东段,以及处于甘青川交界危险区内的东昆仑断裂东段、塔藏断裂西段,处于六盘山南-西秦岭东危险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表现为库仑应力加载;对岷江断裂、塔藏断裂东段库仑应力卸载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九寨沟地震建筑物震害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获取的无人机影像,结合地面震害调查资料,分析各类建筑物震害特征,建立建筑物震害无人机遥感解译标志;选取地震灾区漳扎镇(部分区域)和荷叶寨2个区域作为研究区,进行了无人机遥感建筑物震害提取,基于遥感震害指数进行了震害定量评估,并与现场建筑物震害调查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显示,遥感解译建筑物震害与实际震害程度相吻合,表明利用震后快速获取的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建筑物震害,进而为地震灾害定量评估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Ding  Yang  Bao  Xianwen  Yao  Zhigang  Bi  Congcong  Wan  Kai  Bao  Min  Jiang  Zhipeng  Song  Jun  Gao  Jia 《Ocean Dynamics》2019,69(3):323-351
Ocean Dynamics - Three winter storms struck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in succession during February 16–25, 2017. Periodic fluctuations of sea level, current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