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921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主期变质作用的温压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贺兰山脉北部的贺兰山群变质杂岩的主期变质作用达角闪麻粒岩相,其矿物组合特征与低压相系麻粒岩相似、利用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对的温度计、压力计估算主期变质温度740—764(?),压力460—501MPa。温度压力条件与低压相系的地热梯度线较接近,变质作用强度具面型分布的特征,与东部密云、冀东等地的麻粒岩相区相似,但变质压力明显低,压力类型也不同,应属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132.
133.
四川省青川断裂的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四川省青川断裂的断裂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对断裂构造岩的微构造和宏观构造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分析,将断裂岩分为四个带。结合区域资料,讨论了断裂的形成时代及与邻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4.
本文针对国家重点牵引力动力实验室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的特点,探讨了一套适合试验台安装和养护的精密测量方法,实践证明,这套方法能满足试验台安装所需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5.
用CAPPI和PPI资料测定区域降水量精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铁丕  詹煌  刘婉莉 《气象》1995,21(7):9-14
应用上海中心气象台714数字化天气雷达的体积扫描资料所得的不同高度上的CAPPI资料和低仰角时PPI资料。估算区域降水量并得到降水量分布形势。然后采用平均校准法进行了校准,最后又与用雨量计网测量的区域降水量及其分布形势作了比较,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6.
Activities to provide energy for an expanding population are increasingly disrupting and chang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gases that increase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d CO2 and temperature have a clear effect on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rice as they are key factors in photosynthesis. Rice yields could be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CO2, however, the rise of CO2 may be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global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doubling CO2 levels on rice production was predicted using rice crop models. They showed different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 simulation of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 indicated that a doubling of CO2 increases yield, whereas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decreases yield.Enhanced UV-B radiation resulting for stratographic ozone deple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plant height, leaf area and dry weight of two rice cultivars under glasshouse conditions. Data are still insufficient, however, for conclusive results on the effect of UV-B radiation on rice growth under field conditions.Rice production itself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global warming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through methane emission from flooded ricefields. Water regime,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rice plant ar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lux of methane in ricefields. 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methane emission rates are still highly uncertain and tentative. Integration of mechanistic modeling of methane fluxes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f factors controlling these processe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estimates and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37.
抽水试验最优化设计,是指针对一个具体的地下水系统优选出一个抽水试验设计,它使抽水试验的费用最小化,而试验所获资料能满足识别参数所要求的可靠性,它可以概化为一个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其决策变量是确定抽水井和观测井的位置及井数、抽水量和观测频率等,采用搜索算法求解了这一优化问题,得到了理论最优解,并进行了实例演算。  相似文献   
138.
用补偿校正系数法校正X荧光光谱分析中基体效应的影响,对岩石中七个主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9.
谭山复式岩体位于江南过渡带北缘,是该区出露面积较大的复式岩体。本文对谭山复式岩体开展了地质调查、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地质特征显示谭山复式岩体沿杨美桥背斜轴部侵入,根据岩性分析划分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分别为128.9±1.6 Ma~128.8±2.5 Ma和129.8±2.6 Ma~129.2±1.8 Ma;结合前人已获得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128.5±1.7 Ma~126.7±1.7 Ma),谭山复式岩体形成于128.9±1.6 Ma~126.7±1.7 Ma之间,对应于皖南地区燕山期 3阶段岩浆活动(早阶段:153~146 Ma,中阶段:143~136 Ma,晚阶段:135~121 Ma)的最晚阶段(135~121 Ma)。该复式岩体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富碱,高Ga/Al比值,强烈亏损Ba、Sr、P、Ti,富集 Rb、Th、Nd、Ce,显著的Eu负异常,均为碱性过铝质特征的A型花岗岩。谭山复式岩体起源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为陆内拉张环境背景下同源岩浆多期次上升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0.
根据岩相序列、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将吉林省大阳岔地区晚寒武世凤山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层序地层分为6个三级层序,代表了6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与之相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3C值变化曲线出现5个低谷,其中凤山期至冶里早期泥晶灰岩δ13C值出现4次幅度较大的上升、下降飘移,而冶里中、晚期泥晶灰岩的δ13C值是在负值范围内波动。δ13C值低谷与层序界面和海退事件基本拟合。牙形类C.intermedius带下部海绿石质凝缩段是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期最大海泛事件沉积,也是寒武纪与奥陶纪之交等时性的年代地层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