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若干问题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贺兰山地区沙尘暴历史资料和综合观测资料 ,对大气背景、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期间的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质量谱、大气总悬浮颗粒 (TSP)及粒径分布、微气象、分光日射观测以及沙尘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处理 ,分析了该地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形成规律 ,气候变化特征和贺兰山的影响。并综合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尺度谱特征、光学厚度和化学组分等变化特征 ,提出了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62.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06,自引:17,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控制形成了-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动叠加在前期走滑构造之上,呈现为幕式的正断层运动.现可鉴别出断裂带的伸展活动经历过5次显著的断陷事件.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构造多不同于典型的裂谷.它与中国东部同期一系列伸展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致,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正面高角度俯冲下、中国东部岩石圈上拱中出现的巨型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63.
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等现代微观微区测试手段,对高炉矿渣及含硫高的矿山尾矿砂混合体系的水化反应过程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这一过程中新、旧物相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主要新生相钙矾石的生长和生成量的检测,选出理想的激发剂和合适的养护时间,从而给出以高炉矿渣作粘合剂,以富硫尾矿砂作骨料研制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4.
改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破坏模型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本文在分析现有结构地震破坏模型的基础下,提出了一种改进掇参数地震破坏模型。文中采用三线退化型恢复力模型对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累积耗能,极限变形与极限滞回耗能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计算的破损结果与实际在结果的对比,研究了模型参数,从而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参数地震破坏模型。  相似文献   
65.
In previous seismotectonic studies,the 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inherited active fault zones.In the recent tectonic stage that essentially keeps in step with the current regional geologic environment and the stress field,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newly generated fault zones.By studying the seismicity in North and Southwest China,it has been known that the NE-trending Tangshan-Hejian-Cixian and NW-trending Tengchong-Gengma-Lancang seismic zones are just two newly generated fault zones.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inherited fault zones,they are called the newly generated seismotectonic zones.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se two seismogenic zones from their seismicit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giv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and shows their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66.
Effectsofmagnitudeaccuracyandcomplete┐nesdataonseismichazardparametersHUI-CHENGSHAO(邵辉成),JIA-SHUXIE(谢家树),PINGWANG(王平)andYA-X...  相似文献   
67.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登5.8级地震引起的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和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就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重建家园的经济预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估算。可供从事地震社会学的同行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68.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80,自引:4,他引:80  
牛亚菲 《地理学报》1996,51(1):80-87
本文研究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地域分布规律和空间联系特征,提出了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模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并根据我国旅游供需分布特点,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旅游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69.
宁夏夏季降水性层状云微结构观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牛生杰  马铁汉 《高原气象》1992,11(3):241-248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describes synthetically the seismic activity,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and rock dynamic features in and near Chaoyang—Yixian region. It is supposed that there is a low velocity layer in middle crust and the three-layered crustal velocities are all lower than that in both sides of the region. There exists uplifts of upper mantle and asthenosphere-low resistance layer. It is also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of matter of three-layered crust, low velocity layer, upper mantle and asthenosphere. In the end the direct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and new activities of faults in this reg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